最近几天有一本书大火了,一书难求:
叫《乡下人的悲歌》。
属于自传。
作者挺特殊,名叫 JD・万斯,耶鲁毕业,80 后。
但最重要的标签是,他是特朗普刚找的竞选副手、下一任副总统候选人。
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他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特朗普。
所以读他的作品,很多人试图发掘点儿什么。
除了万斯的书,我会再顺带聊另外一本书。
这两本书痛心疾首,聊的都是:
美国白人为啥越来越穷、为啥美国梦做不下去了。
“美国到底怎么了”
一
JD・万斯一开头就把标签贴满 ——
我,是典型的美国穷苦白人工人阶级后裔。身边的家人、朋友、邻居全都是乡下人、红脖子、白人垃圾。
最保守的美国白人群体。
好家伙,典型的特朗普粉画像
所以这本书也被称为是:
“帮助理解特朗普胜选的最佳书籍之一”
JD・万斯文笔挺优美,很细腻地描述了自己家族三代的情感和生活。
自己和家人是怎么互相拉扯、伤害和支撑的。
细腻得让我常常觉得挺熟悉…
J.D 说:
自己祖父母那一辈,是山沟沟里的传统乡下人,十来岁就进城打工了。
得益于美国工业的辉煌时代,祖父母们作为底层白人、蓝领工人,也轻松地拿到了高薪、高福利。
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大企业包办了,住进了郊区的两层小楼。
过上了惬意的中产生活。
那时候大伙都很乐观,觉得既然自己都有这种成就 ——
那子女肯定还会继续向上流动。
顺理成章地上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
“我们从来没把在阿姆科本地找份工作算作幸运,我们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
这就是美国梦 —— 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二
但是生活是残酷的。
实际上:
到了下一代,这批白人工人的生活就急转直下了。
大工厂衰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早早辍学生育、药物成瘾泛滥…
重工业中心变成了铁锈带。
本地经济凋敝,人才纷纷流出。
“我和我的六个伴郎都在其他城市找到了工作,而且所有人都完全不想再回到家乡”
家乡剩下的人就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 ——
不仅找不到好工作,也得不到人脉资源或是社会支持。
挣扎着越过越差。
JD 形容他的童年就是:
充满了动荡和无力感,一直在下滑。
妈妈反复吸毒戒毒、结婚离婚,从中产生活堕落下去。
“欢快的旅途眨眼间就能变成一场苦难,一个人的行为不检能席卷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区”
不光是经济上穷困,身边的白人精神上也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与世隔绝、消沉愤怒、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别人。
“生活告诉我们,我们什么都控制不了,所以干脆就什么也不做,反正做什么也看不到希望”
每天得过且过、悲观厌世、酗酒磕药躺平。
好家伙,我说为啥读起来熟悉呢…
把人名和地名一换,这不就是我们大东北文学么?
讲的都是大时代中失序的人生。
当然我们那里成瘾药物还没那么地泛滥、我们也没啥信仰…
很多地方,都一模一样。
三
不止万斯一个人聊到了 “美国白人贫困”
我看的另一本书《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作者是一对都得过普利策奖的夫妻。
他们也讲了同一种困境。
“七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6% 的成年人认为子女的生活比自己的差”
作者很多故人死于自杀、吸毒、酗酒。
“每个月死于阿片类药物或其他药物的人比死于枪支或车祸的人还多。每七分钟就会有一个美国人死于药物过量”
因为人生太绝望了。
太多工人阶层儿女从高中辍学,然后未婚生子,注定穷困一生。
大时代中,自己失去了好工作、好地位。
孩子的未来也没希望。
挺有意思的是,虽然聊的都是同一群人、同一件事。
但 ——
两本书的立场,那可太不一样了!
《走钢索》这本书的作者是典型的 “白左”——
他们觉得,美国穷人的困境是因为制度性的不平等。
不是光靠自己觉醒、努力就能改变的。政府应该给富人加税、给穷人更多的福利。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让富裕者锦上添花,而是在于为缺吃少穿者雪中送炭”
blabla
JD・万斯就正相反 ——
他的立场很保守、挺民粹。
推崇老一辈的 “老派、忠诚、自力更生、勤奋努力”
反对高福利、反对养懒人。
“有很大一部分的少数群体,他们宁愿靠着失业救济金生活。我的工资里扣除了很多税,我穷得买不起牛排,而我们那个药物成瘾的邻居买牛排的频率可能比我领工资的频率还高。政府在付钱给啥也不干的人,我们努力工作的人却在被嘲笑”“我们的政府通过福利国家体制来加剧了社会溃败”
对了,作为一个勤生娃的传统家庭直男,他很鄙视 ——
“不生孩子的猫奴女士们”
嗯,和特朗普是挺合拍的…
四
这两本书都肯定了一点 ——
为什么美国的工人要投票给特朗普呢?
因为期待他改革福利制度,“不想再为懒邻居买单了”
期待他把制造业和第一产业的工作机会带回国内。
让美国工人重回中产阶层,生活稳定改善的美好时代。
haha
只不过,万斯是真心实意地推崇、倡导。
后一本书则苦口婆心地劝:
当初的美好时代,也其实没那么美;
真正抢劫工人阶级的,不是你的懒人邻居,而是大富豪们。
对照着看看,挺有意思。
同属于美国伤痛文学。
讲述美国穷人,或者曾经风光过的中产,生活如何越来越不幸的事。
在中文世界里,可能万斯的书会更容易得到共鸣吧。
传统白人身上,也有很多中国人熟悉和认同的东西。
亲人之间彼此的扶持,宗族的集体荣誉感;三代人每年都携老扶幼回老家探亲;
有一块专门的家族墓地,去世后的亲人都埋在这里;
叶落归根,这也太中国了…
赞(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