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上万字的特稿中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被认为是已故中共领导人邓小平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
为期四天的三中全会星期一(7月15日)起在北京召开,新华社当天刊发题为《改革家习近平》的特稿,称习近平执政的新时代也是改革的新时期,并说中国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面对各种机遇挑战,现在到了新一轮改革提速的关键期”。
文章接着称,习近平被认为是邓小平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他们肩负相同的使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但两人面对的形势迥然不同。
文章写道,邓小平发起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人均GDP不到200美元(下同,269新元),改革几乎从零开始。而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共总书记时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同时许多发展红利正在消退,包括曾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文章随后转述习近平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文章提到,习近平的改革情结一以贯之。上世纪60年代末,他不满16岁下乡插队,在陕北黄土高原贫瘠的梁家河村劳动七年,经常挨饿,那时他的愿望就是让乡亲们吃饱饭。文章称,习近平对后来邓小平发动改革的初衷——中国“不能再穷下去了”深为认同。
文章说,同邓小平一样,习近平的改革动力也来自人民的期待。
文章还说,习近平有改革家传。“在改革伊始的1978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受中央委派南下主政广东,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那年,正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习近平受父亲委托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记了一大本笔记,收藏了40多年。”
文章指出,邓小平1978年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2013年习近平主导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列举了一长串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腐败现象、发展不可持续、生态环境恶化等。
一个多月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章称,这是中共历史上首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后来这个小组成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
文章引述一位熟悉情况的负责改革的部门领导说:“重大改革事项,都由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这位不具名的领导也说,重大改革方案每一稿习近平都认真审阅,逐字逐句亲笔修改。
此外,新华社这篇特稿说,海外舆论称中国新时代的改革为“习式改革”,而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经济转型”,并提到习近平认定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奉行的“资本至上”。
根据文章,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作为新时代改革设计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让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延续并不断书写新篇章,点燃了中国这艘巨轮加速驶向全面现代化的新引擎。
文章形容说,“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改革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有了无可替代的推进器和压舱石。
文章最后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继承发扬了邓小平的事业,让中国不仅续写了经济奇迹,还展现出文化魅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称中国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一份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决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对中国发展有长远影响,因此格外受到关注。按惯例,三中全会一般在全国党代会隔年的下半年召开,但中共二十大在2022年10月举行后,原本外界预计于去年秋季举行的三中全会,推迟到了今年7月。
赞(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