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医书《遵生八笺》里记载过一种风雅异常的饮料——“暗香汤”。做法很简单,头一年冬天,梅花将开未开时,把花苞摘下来,用炒盐一比一腌制封存。第二年夏天取出来,拿两三枚腌过的花苞,一点点蜂蜜,一起放在白瓷小盏里用热水冲泡,梅花就会像活过来一般开放。喝到口中,比起新鲜梅花更为香甚。
中国文人一直有“因雪思高士,见花想美人”的情怀。如果拿鲜花比美人,那么一定有些女人,如暗香汤一般,经历了时间的酝酿之后,站在岁月这头回望,有着不逊当初的芳华。
唱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女歌星们,就是这样一群女人。
在当年那个芳泽无加,铅华弗御的情境里,她们唱醉了整个世界。而今天,她们定格在老照片里的红颜,依然有着让人艳羡的光芒。比如被传奇作家演绎无数次的“马路天使”周璇、比如唱红《明月千里寄相思》两个世纪的“鼻音歌后”吴莺音、比如至今仍被欧美歌手翻唱曲子的“金嗓百灵”姚莉、比如王家卫关锦鹏等导演引为电影主题曲滥觞的“一代妖姬”白光、比如生了个歌星儿子杜德伟的“电台女王”张露……
再比如,李香兰。
很多人初次听到李香兰这个名字,来自于张学友演绎的同名歌曲:“恼春风/我心因何恼春风/说不出/惜酒相送/夜雨冻/雨点透射到/照片中/回头似是梦无法弹动/迷住凝望你/退色照片中/啊,像花虽未红……”
这首歌里,张学友以罕有的慢板调调,带出了既痴情又忧伤的氛围。而歌词里的春风、夜雨、惜酒、褪色照片,更满满的都是红颜易老的感伤。
李香兰本人的传奇,也与歌里唱的那样,充满了旧式苍凉和笑泪悲欢。
上世纪40年代,名满上海滩的李香兰与初斩头角的张爱玲,两个年龄相仿的女人,曾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张爱玲问:“您就是到了30岁, 一定还像个小女孩那样活泼吧?”李香兰回答:“也是啊,这些年老演浅薄的纯情戏,实在没多大意思,我倒想演点不平凡的激情戏!”
张爱玲后来回忆说:“她不要那种太平凡的、公式化的爱,而要‘激情’的。”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一个在文化感情上从来未曾有过的缺口。蜂拥而至的舶来文化和中国的新文化都在这里碰撞冲击。透过这位红极一时的歌手的感情故事,或许可以窥探到当时一些耐人寻味的情境。
1920年,父母都是日本人的李香兰出生在沈阳。15岁时,她得了肺浸润,病愈后医生要求她锻炼呼吸器官,建议她学声乐。这一唱,成就了红极整个东亚的明星。
上海滩有名的作曲家陈歌辛喜欢这个可爱的日本姑娘,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男人的才华与激情常常会喷涌而出。《夜》、《黎明》、《小溪》、《湖上》、《渔家女》、《恨不相逢未嫁时》、《忘忧草》、《海燕》这些至今传唱不休的曲子,都是陈歌辛为李香兰作的。可惜,当时女未嫁,男却已婚,最后,这场爱恋随着日本战败,李香兰沦为囚徒、遣送回国而告终。活脱脱是真人版的《海角七号》。
再后来,回国后的李香兰改回了她的日本名:山口淑子。她经历了两次婚姻,分别嫁了一位雕刻家和一位政客。而她自己,也从政成为议员。1992年,她再次来到上海的时候,陈歌辛已经去世。老太太对陈歌辛的儿子陈钢说:“我和你爸爸很好啊,他是个美男子,要不是因为有了你妈妈和你们,我就嫁给他了……。”
这一年,李香兰72岁。
如今,李香兰斯人已去,不知道她在天堂的时候,会不会偶尔想起当初的“激情”,品味黄昏之中的暗香盈袖呢?
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