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手工耿还记得儿时看过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是一部叫《霹雳贝贝》的国产片。
一个男孩因意外获得超能力,在生活中遍地开挂,惩恶扬善,同时也添了许多烦恼。最后他跑去长城,召唤给予他超能力的外星人,让自己重新变回了普通人。
影片在1988年上映,同年,一名叫耿帅的男孩出生,在定兴杨村活了30年后,他又成了手工耿。
part 01
藏在村里的耿帅
在国道旁的驴肉店里吃下三个火烧和一碗馄饨,耿帅回到车里,右拐钻进乡道,路的一侧晒满刚刚了收下来的麦子。穿过前车扬起的烟尘,和那些“烫房顶”的手写广告,他的厂房,那个流量的中心,藏在杨村更深的地方。
这里远离任何主要公路,离最近的高铁站,也有半小时的车程,门口是连片哗哗响的、还没收割的麦田。
院墙两旁沁着年代久远的老式标语,模糊难辨。大门的顶部为了方便进货车,人为地砸掉了一大块儿。从外面看它像某个国营单位,进了门却又竖着一面传统的照壁,来到背面,墙上钉满了早期粉丝的金属名牌,这些名牌早已停更,他们曾在最初的视频里,为手工耿充过电。
那与其说是照壁,不如说更像是穿透了屏幕的次元壁。每个进了院子的访客,都自动将手工耿视频里的名场面一一对应。
这里是“保定刑部尚书”的那个赫赫有名的大堂,又确实是个寻常的、在华北农村随处可见的农家院:几辆三轮和电瓶车斜在右手边的空地,习惯了有人来参观的狗们跑来跑去。
手工耿正在太阳下卸货,身形比在视频里看起来更加高大。刚参加过活动的各种发明,正在重新入库。关注他视频的粉丝,一定会对这些东西如数家珍:烧烤钢琴与弹脑瓜崩神器近在眼前,雷神之锤轻易就可以拿起,拳击机器人赫然矗立。此刻它们和刚切开的西瓜、流动的狗、无人的旱厕,交错出不真实的空间感。
上午参与的小红花公益嘉年华,是定兴本土的公益活动,手工耿作为嘉宾,也作为家乡的一份子,在自己的作品展示区与大家互动。
现场除了本地爱心企业、腾讯公益展区,还有国家级非遗京绣、书画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文彩绣、桑叶茶、盔头制作技艺等相继亮相。当然,看完这些,每个人都会想着去手工耿的摊位上合照打卡。
坐拥千万的粉丝,手工耿却总是在家乡待着,没有像其他大网红那样,去上海做生活方式那一套内容,或者某天突然搬到杭州开始筹备带货。
他一直生活在村里,这是他长大的地方。
位于拒马河南岸的定兴杨村,最出名的是火烧,其次是庙会,这些都在村里最繁华的“十字街儿”上。据说曾经北京和天津的人,都要慕名前来赴会。童年的耿帅最喜欢泡在街上,他向家里要钱,和小伙伴们在庙会上玩耍,“现在我们村还是三天一个集,但主要都在网上买东西了。”
如今定兴杨村的外来流量,如果不算美食博主来拍火烧,那就只剩下想来见见手工耿、却又找不到院子藏在哪的热心网友。不过当他偶尔出现在村里,却几乎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压力。毕竟走出了院子,他就不是保定爱迪生,而是耿帅,一个普通晚辈。
在网上,他被称为无用发明家、保定爱迪生。现实里却鲜有人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乡土,发明出了手工耿。
杨村一直在流动,十字街两旁的建筑,从青砖房变成砖混楼。耿帅的念过的学校,从中学改成了小学,虽然他不用再去上学,也不再拥有过一场盛大的庙会。
part 02
“无用”的超能力,让他成为了手工耿
“毕业以后,只有一条路就是去工地打工,没有想过别的。”
父亲曾在镇上开电焊摊,耿帅从小耳濡目染,沉迷于车床与焊条。初中毕业后,他做过消防工程、钢结构框架,“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走”。
“能做点小生意,当个工地的小包工头,那是我能想象最好的结果了——其实现在也一样,我就算带着我爸我弟弟接工程(做发明)。”
他的小学作业本涂鸦
2017年春天,辞去工地活儿的耿帅,已经在家待业了小半年。有亲戚烫房顶缺了人手,看他“无所事事”,就喊去让他帮忙。
那个时候,耿帅已经开始在网上拍起了视频。只是最初的那个手工耿,并没有几个人关注。“我研究出一个东西,比方说做个拖鞋,做个小拨浪鼓,一天做俩我能赚多少钱。我可以一边制作,一边卖给喜欢它的人。”
因为思路还不成型,视频数据也不好,收入难以为继,又朋友说北京正好有活儿,耿帅又出去打了半年工。“最多的时候,在北京待了有半年。但是一说起‘回家‘,还是村子这儿。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
经典“菜刀手机壳”视频火了以后,有粉丝要求定做,耿帅自己忙不过来,正赶上弟弟伺候月子在家,就拉着“先一起凑合着干,挣不到钱再想办法”。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这一干,就干出了千万粉丝。
有人扒出耿帅在社交媒体账号,即将30岁的他,也会在互联网上偷偷释放焦虑。然而现实中,一个奇思妙想的青年背后,终归是那对勉为其难的传统父母。
“他们虽然很不看好,有一些担心。但是那时候我并没有逃避责任,还是在试图去赚钱,去照顾这个家庭,所以也没有太感到愧疚。”
“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家也根本藏不住。”
“慢慢地他们也感觉还行。我母亲说成名之后有那么多外国记者都来采访,好多大企业都没这待遇,这就是成功的体现。”
早先在镇子上的工作室
要准备的工作越来越繁杂,个人尝试开始变成团队运营,父亲和弟弟相继加入,村里的一些工匠也会参与到作品的分工里。要知道本地不缺能人,700年前蒙古帝国建立保州,将各行业的巧匠征发到此地。他们对工艺和流程的探索本能,代代流转。
他们的后人们成为了包工头、电焊铺老板、补房顶的泥瓦匠、北京工地上的技工,散布在全新的工业时代,争取成为有用的环节。
包括耿帅在内,没有人会知道,当某个信息的密匙转动——无用,也会成为一种超能力。
part 03
从手工耿回到耿帅,发明“越来越有用”?
从耿帅到手工耿,生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不同。他在家里盖了个小二楼,继续吃媳妇做的饭菜。
大家早已习惯看到,一些人在网上火了,就会开始着急变现,对此耿帅表现得很淡然,甚至连警惕都谈不上:
“如果你没有能力去挣这么多钱,还硬要挣,就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再给你拉回来。”
他说的那种“无形的力量”,目前是抽烟。他坚持不带货,唯一的变现方式是在作品里接点广告,但纠缠在商务关系里,一天得多抽两包烟。每个月如果超出一个广告,“身体会吃不消。”
“我已经挣到我驾驭不了的那些钱了。不能再挣更多了。”
乡村里的生活静谧而单调,不工作的时候,手工耿会独自去河边睡觉、打打弹弓。小时候一起游泳的玩伴们,大都还留在家乡。
“他们会去河边钓鱼。我性子急钓不上来,就旁边支个小桌子,沏点水,看他们钓。”
“小时候总在河里洗澡,安全条件比较差。就想在水里打造一条大鱼,用鱼皮做衣服,可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也不必担心自己溺亡。”
耿帅所说的,是发源于太行山脉的拒马河,它因水势奔腾如马而得名。据村里的老人说,杨村河岸原先有座码头,船舶熙攘,市肆繁华。后来水道干涸,城镇随之消匿。
“我们很小的时候,条件也不好,住的房子乱七八糟的,人也很朴实。娱乐就是看电视。在水里玩儿。”
他怀念过去,但也明白人不能老怀念一个东西。“它不可能不变的,它要一直在改变。”
车间里镜头前,他是网红手工耿。在这里,他还是耿帅,不断说起童年的庙会、电影里的霹雳贝贝,那个无意间得到超能力,总是戴着手套,藏在普通人里的男孩。
当网友调侃他发明的东西“越来越有用”,故乡的河也在随时间一道流淌,而耿帅还没有打算踏出这条河流。
- E N D -
赞(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