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苏州河畔的一座百年洋房里,藏着多少张爱玲灰暗的记忆
本頁主題: 苏州河畔的一座百年洋房里,藏着多少张爱玲灰暗的记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无字天书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9
威望:868 點
金錢:22484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24-02-22

苏州河畔的一座百年洋房里,藏着多少张爱玲灰暗的记忆

 



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康定东路85号(原麦根路313号),有一幢建于上世纪初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原是李鸿章名下的房产,后来被作为嫁妆送给了女儿李菊耦,也就是张爱玲的祖母,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
 

上海苏州河畔的康定东路85号
张佩纶的文采是非常好的,不仅被袁世凯推崇,也深得李鸿章的赏识。1888年,40岁的张佩纶与22岁的李菊耦结婚,婚后得岳父的庇护,一起度过了一段颇为幸福的日子。李菊耦给张佩纶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叫张志沂(张爱玲的父亲),女儿叫张茂渊(张爱玲的姑姑)。张爱玲在自己的书中讲,“……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可见,张爱玲所看重的,并非是祖父母的显赫门第,而是他们的姻缘,是色彩鲜明的。
 

李菊耦与儿女合影,左为张爱玲父亲张志沂,右为张爱玲姑姑张茂渊。
但事实上,祖母的婚姻并不圆满。祖父没有飞黄腾达,在李鸿章去世后不久,也患上了重病去世了。祖母靠着家中留下来的财产维持生计,开始对儿子张志沂寄予厚望,管教非常严厉,常常盯着他背书,背不出就罚跪。张爱玲曾说,自己的父亲经常背诵如流,一气到底的。但对于女儿张茂渊,祖母却管束甚少,允许她穿男装,学西学。
张志沂19岁那年,娶了清朝长江七省水师提督的孙女黄逸梵,也就是张爱玲的母亲,一位贵族新女性,会弹钢琴,还会外语。
1920年,张爱玲在这座洋房里出生,取名张煐。第二年又有了弟弟张子静。而且在张爱玲幼年时,她的父母感情也非常好,家里还有仆人、洋车,张爱玲曾在《倾城之恋》里写到:“我们搬到一座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徒然添了很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此时的张爱玲还是一个豪门大家庭里的幸福小公主呢。
儿时的张爱玲对母亲最初的回忆之一,是她站在镜子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看得十分艳羡,她还曾在散文里写,“我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张爱玲此时很崇拜母亲。
张爱玲还记得母亲在一个阴暗的下午,用水彩给一张照片上色,涂上薄薄的红唇,粉粉的腮红,蓝绿色的衣服。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张爱玲有了最初的对美的追求。
 

儿时的张爱玲
而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虽有着旧式的文化教养,能吟诗作赋,也通英文,但科举制度废除后,很难有作为,开始花天酒地、吸鸦片,父母之间也开始争吵不断。
张志沂的堂兄原本给他介绍了一个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的“闲差”,全家还从上海迁到天津,但又因张志沂不检点的行为,“闲差”没保住,全家又搬回上海。母亲黄逸梵深感生活不如意,在张爱玲4岁时就撇下她和弟弟,和姑姑张茂渊一起出国留学了。中间也曾因父亲的请求回来过几次,但好景不长,大吵后,母亲再次出走。
自此,对于张爱玲,母亲变得遥远又美丽。张爱玲在这座洋房里的快乐日子,也随着母亲的离去渐渐暗淡下来。
其实,在张爱玲8岁那年,在这座古老的洋房里,张爱玲也曾安静地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父亲还曾认真地跟她探讨过《红楼梦》。但到了1930年,张爱玲10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她和弟弟跟随父亲生活。而且也是在这一年,正好是张爱玲入学的年纪,母亲极力主张送她去学校,父亲却不同意。在张爱玲的《必也正乎名》里,有一段关于名字的描述: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一时踌躇着不知道什么填名字好。我的小名叫煐,张煐两个字嗡嗡地不甚响亮。她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Eileen胡乱译两个字吧,于是改名为张爱玲。”“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文笔间,当时的张爱玲还有一种飞扬自信的意气呢。
后来,张爱玲的父亲在1934年娶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孙用蕃虽家财万贯,但结婚后却发现也吸鸦片,之后,家里的开销十分惊人。而且,继母对张爱玲也不好,父亲也逐渐变得对张爱玲不好了。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里写到,“有时候,一言不合便伸手要打,反抗之余还会遭来父亲的毒打,楼板上散落的蓝色月光,时刻透露着静静地杀机。”
当时的张爱玲还在一所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就读,学生都是衣着漂亮的富家千金。继母却给张爱玲穿她的旧衣服。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中这样描述:“有一个时期在继母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全身长满了冻疮。”
张爱玲此时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也很少交朋友,甚至是怪癖、自卑的。她憎恶这些“碎牛肉颜色的衣服”,或许张爱玲之后对时尚的狂热追求,这一方面是来自于母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这段自卑的经历,让她有了一种报复性的补偿心理了。
就在张爱玲中学毕业的时候,母亲从海外归来,张爱玲经常去看她,还向父亲提出留学要求,又引起了父亲和继母的不满。后来在日本人进攻上海时,母亲把她张爱玲接过去小住。回家后,张爱玲因和继母发生了冲突,父亲就从楼上冲下来对她狠狠地拳打脚踢。
张爱玲的姑姑得知此事后还上门说情,结果也被父亲打得鼻青脸肿。
最终在张爱玲18岁的一天深夜,她逃离了这个憎恨的康定东路85号,再也没有回来。在张爱玲的散文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后来我离开了父亲,跟着母亲住了。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
而此时的母亲也给了张爱玲两条路: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幸好张爱玲选择了后者,但母亲的经济状况却愈发不好。张爱玲说:“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头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
母亲时常对张爱玲抱怨,“都是因为你,好久没打牌了”、“全是因为你,新衣服都没买了”。张爱玲又开始自卑,好像亏欠着母亲,在母亲的刻薄与斥责中倍感到落寞与孤寂。再后来,张爱玲再次被母亲抛弃,被姑姑接过去同住,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这远比她和母亲同住的时间更长。这位姑姑也成为张爱玲在成长时期的唯一的一束温暖的光。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
或许是童年的家庭矛盾,让张爱玲对人情异常敏感,在随父亲继续生活中,她写下了一部家庭悲剧小说和一部失恋悲剧小说,细腻的文字中蕴含着忧伤的情思。又或许是童年的诸多不幸,也造就了张爱玲一生都在渴望一片净土、一份美好的爱情能够给予她温暖,而恰恰是这份渴望,让她一头扎进与胡兰成盲目的爱情中,愿为他低到尘埃里……
 

张爱玲的书房
张爱玲是在1943年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后成名的,同年还发表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等。1944年出版小说集《传记》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于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75岁。
如今的康定东路85号,整栋建筑依旧保持着旧时的西洋式风格,外墙铺满红砖。过去这座洋房外还有一个偌大的花园,而今已被市井里弄填满包围着。
由于是张爱玲的故居,这里还原了张爱玲的书房——安静的房间内,桌椅、茶几、老相片、书柜,每一处都仿佛记录着张爱玲在此生活、看书、写作的旧时光。附近的许多居民都常到这读书,许多来这里的人们看到这些,依旧会对才女张爱玲童年的不幸、爱情的凄苦发出一声声重重的叹息。




赞(7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3-26 13:4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8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