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漫《长安三万里》爆火,让很多观众看到破防。
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戳中无数成年人泪点。
有人想到自己为了还清贷款,整日奔忙的苦楚;
有人想到自己十几年操持家庭,盼着孩子赶紧长大的心酸……
这些真实的压力,像大山压到每一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不敢休息,不敢喊停。
直到自己也划着轻舟驶出生活的万重山时,我们才在涕泪纵横中,与李白深深共鸣。
不到一定阅历,读不懂一首诗;不经历一定的人生苦难,领悟不了诗中的境界。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曾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写下四首境界不同的诗。
当你理解到第四重,人生万般苦楚,皆可一笑释然。
01
第一重:初入社会,意气风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刚入社会时,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他在洞庭湖初遇高适,还对其放下豪言: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那个时候的李白,不信前路关山难越,不信世上命不由人。
他像一只展翅的大鹏,以为天地高远,可以任其遨游。
在写下得意之作《大鹏赋》后,李白便带着它四处干谒,寻求一个被达官显贵举荐的机会。
可天下间的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
在得知李白是商人之子身份后,那些权贵根本不管李白才高几何,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四处碰壁的李白,虽然心中愤懑,却仍不灰心。
他开始改变策略,四处游历,结交好友,只为借此打响自己的名气。
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他名扬天下,时来运转,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举荐。
随后,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多年心愿一朝得遂,李白心中激荡万分,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豪迈地写下了这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个时候的李白,多么像未经世事,却又壮志满怀的我们。
刚踏入社会时,谁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
以为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几年后,很多人就会慢慢明白:
水深不可测,天高不可攀。
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抵得过万千虚无的理想。
经历到这一层次的人,才算悟透了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02
第二重:初遇坎坷,迎难而上。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电影中,长安城的门为李白大开之后,他来到了这个令他神往了半辈子的地方。
在这里,李白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与王昌龄、贺知章、张旭等名人都结为了知交好友。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白的风头更盛。
他不仅曾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之脱靴,还让宠冠六宫的杨贵妃为其磨墨。
很多曾对他弃如敝屣的权贵,都争着与他结交,直呼其为“谪仙人”。
那个时候的李白,风华盖住了长安城中的璀璨群星。
可即便李白如此受宠,依旧注定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
在唐玄宗眼中,他始终都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写写清词的文人。
如果李白安分守己,留下他倒也无妨,可狂傲如李白,偏偏锋芒毕露。
李白也因此不为玄宗所喜,又加之得罪了高力士之流,备受排挤。
在长安生活仅一年后,他就被赐金放还。
带着无限的落寞与失落,他又一次找到了昔日的好友高适。
高适见到他的落魄,正想出言安慰,李白却摆手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经历了那么大的起落,李白心里虽然悲痛,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不允许他在精神上跪着。
这份不屈服的态度所映射的,就是人生的第二阶段。
那些在艰难生活中跋涉的成年人,被现实所欺,却仍旧倔强。
在社会中历过坎坷,却仍旧葆有一份勇气,敢与天斗,敢与人争。
虽然,这份勇气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几分莽撞,但也足够让我们在被现实欺压时,心中生出万千能量。
03
第三重:历经磨难,努力自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被赶出长安城后,便开始了他历时十一年的漫游。
在这十一年间,李白游遍了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交往了杜甫、汪伦、元丹丘、岑夫子等文人道士。
然而这十一年的光阴里,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并没有让李白忘记过去的痛苦,反而使他的内心愈加孤寂。
公元752年,游历在外的李白与岑勋,应邀到嵩山与好友元丹丘一聚。
三人高歌宴饮,互诉这些年的心酸。
李白也借着酒劲,一吐心中的不快。
他感叹,自他被赐金放还以来,光阴飞逝,如今的他,已经两鬓微白。
更让他痛苦的是,人已老,志未平,他心中的那只雄鹰,永远找不到展翅之地。
想到此处,李白悲上心头,只得赶紧劝慰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心头烦恼诸多,索性就一醉方休,让这美酒甘霖,来消这万古哀愁。
人生中第三重境界,恰恰就是你面对现实的无奈,学会了自我劝解的阶段。
此时的你,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内心积压了许多苦楚。
这些陈年旧伤,别人无从知晓,只有你自己才能治愈。
在难过时,给自己安慰;在伤痛时,给自己掌声。
正所谓,逆境,止于心境。
当你做好了心境上的提升,便不会一直在苦海里沉沦。
04
第四重:尝遍冷暖,最后释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长安三万里》快结尾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拥兵自重,想自立为王。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他到处招贤纳士;为了请李白出山,他还派人三顾茅庐。
在这样盛情的邀请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又怎能抵挡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不计后果地投奔了永王。
结果,永王兵败。
而平定永王叛乱的,正是他昔日的好友,高适。
一夕之间,高适为座上客,李白为阶下囚,两人的地位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白写信向高适求救,可高适却因立场、地位的诸多因素,无法伸以援手。
最终,李白顶着反叛的帽子,被流放夜郎,
幸运的是,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
欣喜万分的李白,随即调转船头顺江东下,返还江陵。
坐在小船上时,两岸猿声阵阵,但李白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松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此,官场的失意也好,世情的冷暖也罢,李白都一一释然。
丰子恺曾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再也没有比释然更高的境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像李白一般,经历许多伤痛。
以前,我们吃过几次苦,遇到几道坎,失去几个重要的人,便觉得人生从此无望。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成长的伤痛,早已随着你内心的强大,慢慢得到了治愈。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很多我们曾以为过不去的坎,等你熬过去了,再蓦然回首,心中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一生,细细算来,其实从未顺利过。
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其主,不得其时;
他喜欢结交朋友,但他最好的朋友,也在世事变迁中,与他渐行渐远;
他才华横溢,自视甚高,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却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入赘去博一次改命的机会。
世间的苦痛、屈辱、郁闷、不得志,李白都一一尝遍。
他最后教会我们的,却是自由、豪迈、潇洒,和对待生活的不屈不挠。
他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当你读懂了他的无畏无惧,就算前路迷茫,你也有勇气乘风破浪;
当你学会了他的潇洒豪放,哪怕世事艰难,你亦能重拾信心,乘轻舟以渡。
赞(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