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原创作者:三公新解\sangong3000
事实上,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甚至还没有出生,已经在进行比较或被别人比较了。比如,你出生时6斤5两,隔壁小王的儿子出生有7斤,单位小孙的女儿出现才6斤。随着慢慢长大,父母就会和其他小孩比较,而且,基本上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更好。上学后,班级里的成绩更是“比较”的最典型体现。毕业后,工作的好坏又在比较中。之后,收入的多少又在明里暗里比较中;职位的高低同样如此。近些年,还有比较谁住的房价高的,还有去澳门谁钱输的多的……..,所以,只要是个社会人,无时不刻都在比较中,除非,你完全脱离社会,否则,不是你自己比较,就是被别人比较,而且,所有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大家思考过吗?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和状态,其本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了解下,“比较”的表象。所谓比较,肯定需要有差异性,就是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生产线上都符合标准的商品,从效果上讲,是一样的,就没有差异性和不同点,因此,就没有比较的概念;所以,差异性是“比较”的基础。然后,我们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相貌、家庭、经历、个性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了比较的基础。
然后,人的差异性、不平等性、自利性导致了“比较”现象会不断加剧,最后演变为武力斗争抢夺。假设,人们在每个人自身都存在差异性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不比较,那就是理想状态下的平均主义,就是绝对的平等,但是,人的自利性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因为,一旦到达这样的状态,肯定会有人为了其特殊性,会去争取或争夺更多更大利益,这样,平衡就就被打破,就不平等了,同时,“比较”的基础也形成了,而且会不断加剧。所以,没有比较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的情况下,可以让每个社会人过上相对便利的生活。比如60年前,只有国家的部长级别的官员才有车辆,但,现在基本大部分家庭都有车辆,是一个道理,因为,整体水平提高了,但你想过吗?现在那些部长的生活水平,可能是50年后普通老百姓的水平或状态。(无大型自然灾害或战争)所以,人的个体差异性、不平等性、自利性会导致“比较”现象无法避免而一直存在。
其次,比较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争夺性倾向,最后的结果是社会分层。比较,分为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向上比较是对“上”的一种期望,希望自身能达到“上”的状态;向下比较是一种满足或无奈。但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向上比较的,这也是近期出现各行各业内卷的原因。这是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即使哪天人类科技发展到能源和物资可以做到用之不竭时,也会存在比较。我们现在的社会状态是,资源往社会层级高的倾斜(有些资源分配本身就是高层决定的),想想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获得老师的关注度,想想单位里考核好的员工的福利待遇,想想政府单位里职员和局长手里的权力…….,都是,在比较中,层级高的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这种情况,又导致分层现象更加加剧和明显,也是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根本原因。还有,社会分层的判断标准不是根据绝对量,而是相对比较产生的,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学生语文考了98分,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考的很好,但如果你知道,其他所有人都考了99,或100分时,还会觉得好吗?因此,即使考了98分,也是最差的,也就是社会分层中的底层。这个好比在津巴布韦(他们的货币单位以亿计),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但毫无意义。“比较”是对所有国民的一个排序,好比高考录取,都是自上而下地筛选,分层。
最后,我们需要承认,鉴于人的差异性和社会分层的客观存在,肯定有一定比例的人处在底层(而且必须在底层,因为没有底层,就没有中层和高层),也肯定有一定比例的人在高层,在底层或中层的人,也有手段和途径进行跨层。但是,无论怎样,肯定会造成底层反抗或革命,同时,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需求也不同,有些人就喜欢当领导,有些人就喜欢做简单的事被领导,有些人觉得在底层是命运………,这就需要高层合理安排这些人的层级划分,同时,保证有跨分层的通道和途径,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否则,朝代更迭是迟早的事!
总结:比较的基础是人的个体在各方面的差异性。人的差异性、不平等性、自利性会导致“比较”现象无法避免的一直存在。比较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争夺性倾向,最后的结果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相对比较产生的,不是根据绝对量。所以,对于个体而言,比较是社会产生后对资源争取/争夺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源泉和动力,因为总有人需要在底层,除非你心甘情愿当底层。
三公新解:解说事物底层逻辑,看清社会本质,让人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公开,公正、公益的宗旨。敬请投稿,探讨!
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