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
本頁主題: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28
        回到台大之后,殷海光的论著开始爆发,他一方面在台大哲学系继续科普自由主义思想,同时开始在台湾和香港的杂志发表大量文章,鼓吹个人主义,科学方法,启蒙自由主义民主思想,他同时还翻译了当地自由主义思想家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
        1960年,雷震等人被以“包庇匪谍”罪逮捕入狱,自由中国杂志被查封。
        此后殷海光先生遭到国民党特务们越来越大的压迫,他在1966年被逐出了台湾大学,台大哲学系开始清除“殷海光余孽”。
        殷海光的书成为禁书,他的文章无处发表,1966年,殷海光先生发表“人生的意义”的演讲,给同学们讲述理性的自由主义人生价值追求。这是殷海光先生最后有机会和年青人们接触。
        从此,殷海光陷入软禁状态,哈佛大学发出了讲学邀请,国民党政府也拒绝批准。哈耶克访问台湾,希望能和殷海光见面,也被国民党政府拒绝。
        1969年,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包围中,殷海光先生去世。
        殷海光的书籍和文章,是在台湾第一批介绍普及自由主义思想的。他的学说和教导,启蒙了台湾的许多年青人,影响了许多青年学生的生命。殷海光是当年台大内最受欢迎的教授,他的课程,影响了许多台大人,塑造了自由主义传统的台大风气。他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他值得我们大家的尊敬。
        “清除殷海光余孽”之后的台大哲学系,几乎无以为继。但是台湾大学法律系,此时成为台湾大学里,民主自由思想的堡垒。
        1971年,党外人士在选举中获胜,台大学生召开“言论自由在台湾”论坛,在白色恐怖时代,发出台大人无畏的抗议。
        以此为开始,台大开始进入轰轰烈烈的追求民主自由时代。
        日后有人说,台大秉承了北大的五四革命精神,我们必需要说,这是没有根据的污蔑。
        在1949年前的中国大陆,以五四爱国运动为代表,各次的“爱国学生运动”,普遍性的学生暴力,对“卖国官员”的殴打,对政府财产和私人财产的破坏,对社会法规的无视。我们在台大的历次合法抗争中,没有看到过。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台大的学生们以国民党人的“革命”精神为追求。
        在台大,是殷海光先生等人所启蒙的自由主义传统下理性抗争,不论是校园运动,议会斗争,还是街头运动,都没有1949年前充斥于中国大陆的各种学生运动的革命精神。台大的民主自由传统,是和北大的五四运动,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是自由主义的道路。
        大学中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台湾培训出了各行业的专业人才,这是台湾现代化发展成功的一个推进因素。
        在199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台湾赴海外的留学生是选择了不再回台湾发展,但是1990年之后,随着台湾社会的多元化成熟,自由度提高,大多数台湾留学生,都选择了学成之后,回到台湾。
        台湾的工商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明确的阶段性特质。
        1950年代,是国民党政府将接收的日资企业私有化的时代,民间资本开始接手这些当年日本人留下来的企业。此时台湾的私营企业,一般是在轻工业方面发展,替代进口产品。
        1953年的时候,台湾经济水平恢复到1945年日本殖民地时代。
        1960年代的时候,台湾内部市场逐步饱和,民营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而此时台湾的劳力成本相对低廉,日本,美国资本开始进入台湾开始工厂,电子行业开始在台湾兴起。
        越南战争爆发之后,也刺激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到197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台湾出现了劳力紧缺现象,这使得台湾民营企业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发展,比如钢铁行业和石化行业,都在这个时代兴起了。
        1980年的时候,台湾民营企业开始升级换代,向集成电路,电脑,汽车配件,军工配件等较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到1988年,台湾已经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水平,人均GDP达到了4,800美元。
        到1990年代,台湾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百姓开始对执政的民进党政府表示出不满。
        数据显示,到2011年的时候,台湾人均GDP是37,000美元。
        台湾是一个多元族群组成的社会,在两蒋时代之后,两蒋时期对原住民,对台湾人的各种制度性歧视和压迫被逐步取消,各族群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艺术都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台湾开始逐步成为一个多族群民众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家园。
        1945年之后移民台湾的大陆人,其实一样是一个多元的族群。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孩子,他和父母说山东话,他和姐姐说四川话,他走出来和人交际说国语,或者台语。成因很简单的啦,他父母祖籍山东,而他和姐姐读的是空军眷村的子弟学校,空军里四川人多,老师都说四川话,他和姐姐就跟着说四川话啦。
        各种源起于大陆的各地地方小吃,在台湾几乎都可以找的到,台湾的旅游推广材料往往自称是中华美食之都。
        1995年,台湾通俗乐坛巨星邓丽君在泰国去世,被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旧的中华民国时代的终结。
        有人称邓丽君作“最后的上海歌女”,邓丽君在东南亚和日本等地赢得了众多的铁杆粉丝。她的演唱方法,她的台风,甚至她所演唱的词曲,都让我们看到了浓郁的上海歌女风范,让我们想到那个远去的时代,让我们想到了李香兰和周璇。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26
TOP Posted: 01-28 11:09 #45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29

        台湾的自由之路

        蒋介石是充满矛盾的政治人物,他是一个基督徒,但是他更愿意学习儒家思想,他反对学习美国,在军队里设立牧师制度。他自称是孙中山忠诚的继承者,但是他却背叛了国民党大革命,背叛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路线。孙中山虽然是一个多变的投机者,但是至少在孙中山去世的时候,联俄联共的政治路线,是孙中山遗留下来的。
        1928年,国民党军队夺取了中国政权之后,国民党就迅速腐败堕落了,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思考解决的办法。
        1943年,盟军战场开始占据优势的时候,蒋介石发表了他十万余字的“中国之命运”。此时不平等条约已经废除,治外法权也已经废除。
        在书里,蒋介石认为中国屈辱和灾难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列强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蒋介石说,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国民革命。中日战争胜利之后,不平等条约也已经废除,这是国民革命的初步胜利,中国取得了独立和自主。之后就要进入民主中国的建设,这才是国民革命的真正开始。
        这本书里,蒋介石体现出了明显的法西斯思想,他对国家的解读,是国家有机体的概念。(关于国家有机体是啥,请看晚清东京梁启超和汪精卫的大论战章节。)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家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无机概念。共产主义者认为,国家是剥削阶级的谎言,无产阶级无祖国。
        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里,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蒋介石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个政党。没有中国国民党就没有革命,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蒋介石大声呼吁,知识份子们要认清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荒谬。
        但是蒋介石的呼吁,不论是在党内党外,都应声寥寥,他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追随。
        反而是中国共产党,针对他的“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写了首歌,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看了之后说,这名字显然不对啊,没有共产党之前,中国已经存在很久啦,这么着,这首歌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蒋介石虽然希望将国民党法西斯化,将中国法西斯化,但是他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蒋介石不仅无法控制住党外反对的舆论,甚至无法控制住党内不同派系的批评声音。
        这一切问题,要等到蒋经国引入了苏联模式的一系列制度,才得到了控制。
        在上海“打老虎”运动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蒋经国的手段,在台湾,将是蒋经国真正施展本领的地方。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和二陈兄弟们进行了一次会议,作为一个执政党,失去了中国,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主理党务的陈立夫认为,将来反攻大陆还是需要的蒋介石这样的军事领袖,陈氏兄弟愿意承担责任。
        1950年3月,蒋经国出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这是一个新设的职位。蒋经国从此开始在军队和政府机构里建立起苏联模式的“政工干部制度”。
        1950年3月底,蒋经国又出任了一个新的职务,总统府资料室主任。蒋经国开始建立苏联模式的秘密警察制度和情报特工制度,蒋经国本人直接管理统治高效的台湾情治系统直到1965年。已经有的记录显示,蒋经国本人下令秘密逮捕和酷刑折磨审问过许多人。蒋经国被认为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台湾政府践踏人权的主要责任人。
        1950年7月,国民党中央在台湾检讨在中国大陆的失败问题,正式进行改组,蒋经国进入国民党中央改组委员会,正式进入国民党中央核心层。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27
TOP Posted: 01-28 11:09 #45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0
        1950年,台湾当局颁布了“惩治叛乱条例”和“戡乱期间检肃匪谍条例”,以此为标志,台湾正式进入白色恐怖时代。根据这两个条例,“犯罪”的定义被扩大了,蒋经国所率领的情治机构特务们,拥有了非常大的权力,可以根据他们的怀疑,可以根据民众的言论,直接逮捕台湾民众,并且可以秘密审问和处理。
        1991年,李登辉总统宣布废除“惩治叛乱条例”。
        1992年,中华民国刑法修正,结束了“言论”叛乱罪。至此,白色恐怖时期正式结束。
        国民党特务们迫害的主要对象是他们认为的“匪谍”,匪谍不仅是指共产党的间谍,还可以包括他们认为同情共产党的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人,甚至许多无中生有的捏造。比如,1947年成立的台独组织“佛莫萨再解放联盟”和1970年成立的“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他们的成员都被国民党特务们认定为受到共产党的控制而加以迫害。白色恐怖的受害者身份有军队的高级将领,有士兵,有知识份子,有工人,有农民,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遍及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
        国民党至今拒绝公开白色恐怖时期情治部门的秘密档案,使得事件的调查更为困难。
        司法部门有的估计,因为思想言论涉及叛乱罪的有十多万无辜受害者,又有一种估算是在二十万以上。
        被杀害的人数,有一种推测是在四千左右,有一种推测是在八千左右。白色恐怖时期,有过许多“干净”的灭门性屠杀,许多没有家属追讨公道的受害者,根本无人知晓。
        我们可以看看在大陆知名的作家柏杨的遭遇,来了解一下白色恐怖时期因言治罪的可怕和荒谬。
        柏杨是外省人,他是一个杂文家和小说家。1950年,他因为收听“匪区广播”,被判刑六个月。
        1968年的时候,他在报纸上翻译美国漫画“大力水手”pop eye,中间有一个段子,大力水手父子两人流落到一个美丽的小岛,他们各自参选当地的总统。在这个漫画中,柏杨将竞选词中的fellows,翻译作“全国军民同胞们”。国民党情治部门认为这是在嘲讽蒋介石父子两人,将柏杨以“共产党间谍”罪,判刑入狱12年。
        中文世界里拥有众多读者的香港武侠小说作者金庸,他的作品和文章在台湾也是禁书。因为国民党情治部门认定金庸和他的明报“亲共”。
        这事情悲催而又有喜感,在台湾,国民党特务们认为金庸“亲共”。而在香港,文革时期,香港的激进爱国人士则声称要暗杀金庸,因为他们认为金庸“反动”,还污蔑伟大领袖。
        因言治罪,这个从明朝开始的传统,似乎并没有从台湾海峡两岸消除嘛。
        一直到台湾白色恐怖结束之后,台湾大法官解释中华民国宪法,人民宣传共产主义和国土分裂,在言论层面上属于言论自由权力,符合宪法。台湾才开始真正走向言论思想自由的社会。
        蒋经国的特务制度和政工制度,遇到了吴国桢的极力鄙视和反对,两人之间开始产生激烈的对抗。
        1903年,吴国桢出生于湖北建始县,他曾经和周恩来是南开中学的同学。
        1917年,吴国桢考入清华大学,毕业之后考上庚子赔款留学计划,去了美国。
        1926年,吴国桢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到中国,进入政界。
        1946年,吴国桢被任命为上海市长,他被人称作“民主先生”,国民党希望他能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城市,作个好市长。
        吴国桢对被捕的共产党学生们,尽量地帮助,他认为学生们同情共产主义思想,不应该坐牢。
        爱国学生发起反美援大游行,他深怕爱国学生们因为冲动和文化冲突的原因酿成大祸,急忙敢去阻止。在中国的传统里,读书人有着特权,五四爱国学生们可以任意施加暴行而被社会舆论和警察们容忍,可是在美国宪兵那里,可就完全不是这样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28
TOP Posted: 01-28 11:10 #452樓 引用 | 點評
六两三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439
威望:44 點
金錢:128840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9-05-16

1024
TOP Posted: 01-28 12:09 #453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1
        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驻上海司令部是在“百老汇大厦”,后来改名作“上海大厦”。爱国学生们去那里抗议示威,要经过苏州河上的一坐桥,叫“外摆渡桥”。吴国桢赶到现场阻拦爱国抗议学生的时候,美军的宪兵们已经严阵以待,那里是军事禁区。
        吴国桢和爱国学生们进行了交涉,劝说他们要和平理性。在这个过程中,爱国学生人群中有人开始向吴国桢和他身后的随员们扔鸡蛋西红柿。几个鸡蛋砸中了吴国桢,狼狈的吴国桢摘下眼镜边擦眼镜,边对爱国学生们说,争取民主和自由是好的,但是斯文不能用来扫地啊,同学们有话要好好说哦。
        激愤的爱国学生们根本不为所动,继续向百老汇大厦方向前进。吴国桢派遣警察开始拿水龙头冲,场面开始混乱,有学生要冲上来和警察搏斗厮打。高头大马的骑警开始出现,骑警们开始挥舞大棒击打抗议学生,爱国学生们开始溃散了。
        吴国桢主政上海的时候,发生过许多游行示威事件,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恶性的暴力事件发生,没有抗议者被杀死的悲剧发生。
        吴国桢的作为,赢得了当时在上海的西方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芝加哥论坛报驻上海的记者和他的妻子,和吴国桢夫妇成了朋友。随着中国的局势开始朝着中华民国政府崩溃的方向发展,上海的局势开始出现令人担忧的不稳定迹象,吴国桢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托付给了这对芝加哥论坛报的美国记者夫妻,他们一起去了美国。
        1949年,中华民国败亡,吴国桢追随蒋介石逃亡到了台湾。
        二二八事件之后,陈仪在台湾的暴政统治和事件后对台湾各界民众的血腥屠杀,遭到了当时国内外新闻舆论的谴责,蒋介石撤除了他的职位,派陈诚将军担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
        陈诚将军对台湾,也是执行的强硬路线,打压台湾本省人的反对势力,并且于1949年宣布,台湾进入“戒严统治”martial law,台湾的戒严令一直到1986年才被蒋经国宣布解除。有的学者认为,台湾进入戒严状态,是白色恐怖的开始。但是这种划分,有一个问题,白色恐怖的恐怖,是在于特务警察被赋予了很大的特权,可以根据人的言论,进行违反法律程序的秘密迫害,因此白色恐怖应该以1950年惩治叛乱条例为开始,以1992年废除该条例为止,比较合理。
        1949年,蒋介石将陈诚将军升任作行政院院长,这标准着陈诚成为行政等级上的台湾第二人。蒋介石任命吴国桢作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治理台湾。
        吴国桢开始采取多种努力,倾听台湾本省的声音,化解族群间的误解和怨恨。
        吴国桢开始在台湾实行基层自治制度,根据吴国桢所确立的基层自治,基层的管理者,都是由当地乡亲们自由投票选举产生。
        吴国桢开始招聘,选拔大批台湾本省人进入省政府内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是陈仪和陈诚政策的强力批判反对者。
        吴国桢同时开始加大力度,惩处警察中野蛮执法,欺压台湾本省民众的人员。
        吴国桢同时还制定了台湾省议会的全民选举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台湾省议会的议员们,由各选区的选民,直接投票产生。
        吴国桢的自由主义民主路线,首先是遭到了陈诚将军的不满,陈诚认为吴国桢的作法是会导致社会混乱的,会使得匪谍有蛊惑人心的空间。两人之间开始成为不同政见的政敌,但是作为台湾省主席和省警备司令,吴国桢是依据法律制度,合法行使他的行政管辖权。陈诚倒也不能干涉吴国桢的各项改革措施,蒋介石在这个过程中,持中立立场。
        1950年3月,孙立人将军出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成为统帅台湾陆军的总指挥官。
        到这个时候,吴国桢和孙立人一文一武的组合,从他们两个人的政治倾向来看。让旁观者似乎觉得,台湾,要走向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啦。
        1950年5月,韩战爆发,朝鲜共军发起“祖国解放战争”,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入侵朝鲜半岛南部,如潮水般的朝鲜共军攻势猛烈,南韩军队无力阻挡,赤潮似乎又要吞没朝鲜半岛。
        1950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了北朝鲜方面破坏和平的武装行为。
        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队,干涉朝鲜半岛事务,回击北朝鲜的武装入侵。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高调发表声明,美国军队将保卫台湾,美国三军统帅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对于解放军的任何军事挑战,给予报复性打击。
        杜鲁门总统在这个时候,是180度的转变。
        在韩战爆发前,美国放弃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就是一致的。不仅是1949年8月的美国外交白皮书,谴责了国民党政府。1950年1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务卿,分别公开宣告,美国军队不会包围台湾,冷战的包围防卫圈不包括台湾岛。
        韩战改变了美国对中国事务的外交立场,也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历史走向。
        韩战爆发,美国明确武力护台,吴国桢和孙立人在台湾的处境开始恶化。
        吴国桢对蒋经国的特务制度和政工制度,深恶痛绝,对于警察和特务们秘密逮捕的恐怖行为多次加以干涉,吴国桢和蒋经国的矛盾在加剧。
        1952年,蒋经国成立了“中华青年反共救国团”。蒋经国在苏联生活多年,他还曾经是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期的同学,他对苏联模式的制度和组织方法,精通娴熟。
        中华青年反共救国团,是一个半军事性的组织,在大学中学,政府机构和文化组织里大力发展成员,他们负责监控“匪谍”,向组织上报告匪情,关键是,他们的团员身份,别人并不知道,他们是潜伏在学生,机关和文化组织里的特务。
        吴国桢对蒋经国的救国团非常的憎恶,认为这是人为地制造恐怖,和相互之间的不信任。
        国民党的情治人员逮捕了一个台湾企业的总经理,指控他作“匪谍”。吴国桢要求保安司令部放人,蒋经国下令枪毙。两人矛盾激烈爆发,吴国桢上诉蒋介石,蒋介石作出裁决,改判七年徒刑。
        1953年4月3日,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件,吴国桢的车子被人坐了手脚,这像是一起未遂的暗杀事件。
        一个礼拜之后,吴国桢被解除了台湾省主席和省警备司令的人物。
        吴国桢带着妻子,匆忙逃离了台湾,去了美国,此时在台湾,还留下了一个吴国桢的儿子。
        1954年2月,国民党内另外一个同情吴国桢政治立场的高层官员被解除职务,他是一个英国和法国留学回来的法学家,教育家。到这里,国民党内,已经不再有自由主义者在高层。
        台湾出现报纸舆论,指控吴国桢贪污公款,台湾报纸要求吴国桢回台接受处理。
        1954年2月,吴国桢在台湾许多报刊上发表声明,为自己的清白作辩护。国民党和吴国桢的隔空口诛笔伐从此开始。
        吴国桢向蒋介石父子发出威胁,限期三十天之内,发放护照给自己的儿子,允许他来美国团聚,否则吴国桢将采取手段,对蒋家父子造成伤害。
        儿子到达美国之后,吴国桢开始公开批评台湾的几大弊端,吴国桢认为台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救国团问题,情治制度问题,政工制度问题,特务问题,人权问题,言论和思想控制问题,一党专政问题,蒋介石独裁问题。
        吴国桢同时称,蒋介石应该送“太子”到美国来,蒋经国应该来美国读完大学或者研究生院,改变苏联模式的思维,否则会妨碍台湾的进步发展。
        此后吴国桢淡出台湾政界,在美国大学里教授哲学和中国历史。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29
TOP Posted: 01-28 12:42 #454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2
        1984年,吴国桢教授在美国乔治亚州家中去世。
        吴国桢先生首先是保全了自己家人们的安全,他尽力承担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吴国桢被人纪念,是他勇敢地和苏联风格的蒋经国,在理念和行动上激烈斗争和争论;是他为和解台湾族群努力所作的真诚努力;是他一面坚定反共,一面坚持推动台湾自由主义政治生活现代化所作的努力。吴国桢虽然被迫离开了台湾,但是吴国桢开始的台湾基层自治体系和选举制度,给了台湾民众以争取自由的合法空间。
        吴国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是台湾自由民主制度的开始者。
        1984年,吴国桢去世的消息传回台湾,台湾的“雷声”杂志刊登了纪念性的文章。雷声杂志主编被国民党情知部门逮捕入狱,但是蒋经国的日子已经接近尾声,白色恐怖的结束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外省挂黑势力崛起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伴随着白色恐怖时代发展的,是黑社会势力的崛起。
        在日本殖民地时代,台湾就有着传统的会党组织的存在,他们一般从事娼妓,赌博,酒店等特种行业,也会替人追债收数,或者作保镖。他们以结义兄弟的方式存在着,他们的首领被人称作“角头”。和国民党到台湾之后新兴的会党相比,旧的台湾本省会党规模明显小的多,而且有许多传统会党的江湖道义约束,比如他们不碰毒品,老派的会党之间如果发生争斗也用刀而不用枪,他们会认为用枪是懦弱的表现。
        1950年代之后,台湾黑社会的生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是跟随国民党败退到台湾来的大陆传统会党,比如青帮,洪门的人士开始在台湾发展势力,另一方面则是大批外省人中的不良子弟开始组织新生态的黑社会组织,在台湾,这些外省人组织起的黑帮,被称作外省挂。
        孙中山最初创办革命党,就是走的黑社会会党模式,并且从此和各黑社会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蒋介石在大陆统治时代,国民党政府也和青帮这些黑社会会党一直有着盟友一样的合作关系。国民党会使用黑社会控制工人工会,暗杀日本人,暗杀共产党,暗杀不同政见者。中日战争时期,青帮弟子们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也曾经活跃在上海周边地带。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情治部门对台湾的黑社会也采取了控制和合作两个政策。一方面,国民党情治部门会委托黑社会出手干一些“脏活”,当时美国势力一直存在于台湾,有些太出格的事情,就会交给黑社会去作;另一方面,国民党情治部门也会介入黑社会的冲突,打一派拉一派,扶植听话的,打压不听话的。当然,在社会治安恶化,社会舆论压力大的时候,情治部门也会展开声势浩大的清剿黑社会的运动。
        在1950年代初期的各地外省挂黑社会组织中,崛起了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是“四海帮”。
        1953年,台北西门町一代出现了一个叫“四海帮”的青少年黑社会组织,他们的首领说,“四海之内,皆弟兄也。”四海帮最初的成员,都是品行不良的国民党党政军高干子弟。
        高干子弟们组成的四海帮,具有完整的组织架构,日后他们甚至把四海帮的最高管理机构,称作“中央常委委员会”。
        四海帮开始抢地盘,兼并整合其他帮派,声势开始壮大,并且开始突破了旧的黑帮江湖道义,开始进入毒品,军火走私买卖。四海帮不仅是经营传统的黑社会行业,而且开始投资进入股票经纪公司,建筑公司,影业公司,传播公司等行业。资金充足的四海帮,以办正行企业赚钱养小弟的模式,将台湾黑社会带到了一个新时代。
        四海帮最为高调的时候,号称拥有过万弟兄,出入统一穿着整齐黑衣服装。
        1960年代,四海帮遭到台湾情治部门打击,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帮派,竹联帮崛起。
        1953年,台北郊外乡下中和一代,一个外省挂的黑社会组织“竹联帮”出现了。和高干子弟领导的四海帮比起来,竹联帮可以说是草根子弟的帮派。早期的竹联帮遭到四海帮强力打压,几乎消散,但是他们顽强地存在着。
        1962年,四海帮遭到国民党政府打压,竹联帮乘机开始反攻。
        1968年,竹联帮大老陈启礼在台北的香港西餐厅,率领小弟们以寡凌众,杀败另一个黑帮,竹联帮陈启礼名震江湖,竹联帮成为“外省挂第一大帮”。
        此后竹联帮和四海帮继续发展,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台湾第一和第二大黑社会组织。
        从1970年代之后,竹联帮和四海帮在传统的敲诈勒索,暗杀绑架,军火毒品这些非法行当之外,都涉足政界和经济界。他们在本省的成员组成,随着台湾族群对立的缓和,也不再是单纯的外省人,而是由台湾各族群不良人士组成。两帮之间也改变了以往你死我活的敌对厮杀,现在是互不侵犯路线。
        竹联帮和四海帮在企业化,政治化的同时,也开始走上国际化道路,不仅和香港,日本等地黑社会结盟,而且也向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开始渗透发展。
        1984年,江南命案爆发,竹联帮人士开始被捕,他们在监狱之内依旧气焰嚣张。监狱里的本省角头们觉得,本省黑社会应该组成黑社会联盟,他们在狱中策划了台湾各地本省黑帮结盟事业。
        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宣布特赦减刑。角头们提起出狱,分别回到台湾各地,天道盟成立。
        1989年,日本山口组大老访问天道盟,双方结盟合作,天道盟派人去日本学习黑社会现代组织管理模式。
        至此,本省挂天道盟开始走向“自我提升”,崛起成为台湾第三大黑帮,涉足政经界,并且开始直接参加议会选举。
        在这三大黑帮组织之外,台湾另有一批传统的“大哥”级别黑道人物。
        他们多是台湾本省老派角头,因为重江湖义气,处世公道,有传统会党人士的草根侠义之名,得到政府和黑道的尊重。台湾的报纸称他们作“纵贯线大哥”,意思是超越了地域,帮派,黑白道,南北纵贯铁路所通的地方,都要给他们面子。
        比如已故的“艋舺蚊哥”,“台中憨面”,都属于这种老派的江湖大哥大。
        他们中的“北港黑松”蔡永常,是国民党籍国大代表,已经淡出江湖,现在在自己的家乡作个乡长,治理乡亲们的事情。
        这些草根色彩浓郁的纵贯线大哥们,从江湖道义的角度来说,应该比孙中山,蒋经国这些人,更配得道上弟兄们的尊重,嘿嘿。

        台湾的自由民主之路

        1950年,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代,国民党开始以特务恐怖统治的方式,实行一党专政。
        台湾宣布了党禁和报禁,只允许保留了从大陆逃亡来的“中国青年党”和“社会民主党”。
        但是台湾民众争取自由民主的努力,从1950年就开始了。
        国民党剥夺了民众结社言论自由,在野的人们开始以“党外”的方式,互相声援,互相支持,一起努力。
        党外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胡适,雷震,殷海光这样的自由主义思想科普工作,他们的主要阵地是“自由中国”杂志和国立台湾大学。
        另外一条则是合法地参加议会和县市长的选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的空间。
        另外还一个不是政党的组织,却一直在和国民党进行着抗争,他们就是台湾长老会。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0
TOP Posted: 01-28 12:43 #455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3
        败退到台湾之后,知识份子们开始反思中华民国失去大陆的原因,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主张。
        一种是国民党所支持的,集体主义思想,这种观点认为,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内,党外的知识份子,社会各界民众,一盘散沙,各行其是,导致政府失去了凝聚力和权威,行事艰难,而共产党则利用各界的不满,蛊惑煽动了民众,最终壮大起来。这种观点认为,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是因为中国各界民众集体主义精神的缺失。
        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则是个人主义思想的。这种观点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是因为法西斯威权的统治,使得党内腐败,社会不公的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止。社会各界不满,个人的财产和言论自由都得不到保障,政府对现实缺乏明智清醒的认识,所作出的决策也缺乏合理性,使得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个人主义思想的观点,在国民党内外,也有知识份子在宣讲,他們主要的言论平台是“自由中国”杂志,他们主要的讲台是国立台湾大学。他们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国民党内的王世杰,雷震,殷海光,有国民党外的胡适。
        他们所宣讲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和国民党主流传统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集体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的,他们这一代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主张,获得认同和追随的,大多是台湾本省人的子弟,因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些西方传来的种族主义思想,在台湾,根基并不深。
        蒋梦麟先生并没有参与到这些思想的争鸣和宣讲中去,他一直就不热衷于这些思想争鸣。
        蒋梦麟校长在大陆的时候,他致力于一件事情,改造北京大学。
        蒋梦麟对蔡元培等五四进步革命思想追求的“新思想”深深不以为然,他公开地说,许多人鼓吹的“新思想”,其实根本是错误的,他认为新思想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不是什么“国家富强”的工具。
        在美国的九年留学生涯,使得他对美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有了深入的理解,蒋梦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对旧中国文明体系理解的越深的,越容易理解掌握西方的文明体系。
        蒋梦麟校长对蔡元培所开创的“兼容并包,言论自由”的北大校风,很不满意。蒋梦麟认为蔡元培留下来的北大,是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热衷于民主运动的学校,一个教授讲师们缺乏职业素养,学生们缺乏求学治学传统的学校。蒋梦麟理想中的北京大学,是一个教授们有职业责任感,学生们有学习热忱的大学,蒋梦麟要提高北京大学的学术素养,他把他的精力和努力,投入到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北大师生校风的扭转。
        当年的五四运动领袖,傅斯年成长起来,在台湾担任国立台湾大学的校长。傅斯年公开说,我的学问不如胡适先生,但是我治理学校的本事比胡适先生大。蒋梦麟先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先生,但是蒋梦麟治理学校的本事比蔡元培大。
        这话传到蒋梦麟的耳中,蒋梦麟笑了,他说,是的是的,蔡元培,傅斯年是北大的功臣,我和胡适,只能是北大的功狗。
        蒋梦麟把自己和胡适比作“狗”,让人想到当时台湾省民间的一种说法,日本人是狗,国民党是猪。狗忠诚,凶猛,而且会看家护院,维持秩序。猪会嚷嚷,会吃,会乱拱。
        蒋梦麟在北大校长的职位上努力了12年,他要把北大改变成一个有学术水平,值得人们尊重的现代大学。但是他的主张,在中日战争之后,遭到许多北大教授们的反抗,此时当年的五四革命青年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们认为蒋梦麟不懂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他们投票要驱逐蒋梦麟,欢迎胡适回来作校长。
        1945年,蒋梦麟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和西南联大校长职务,傅斯年继任北京大学校长。
        离开北京大学之后,蒋梦麟进入国民党政府担任行政院的秘书长,从学校的行政管理事业,改向了国家政府的行政管理事业。
        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亡到台湾,蒋梦麟先生出任农复会主席,致力于台湾乡村的改造。
        蒋梦麟先生不仅是致力于水库,灌溉水道那些基础建设事业的改造,他更致力于台湾乡村的乡亲们的思想教化和生活习俗的转变。
        蒋梦麟认为美国农业部发起的“四健会”,是一个培养现代农民的好计划,1952年,蒋梦麟开始在台湾农村推广“四健会”的事业。所谓四健会,是四个英文字母H开始,追求健全饿头脑Head,健全的心胸Heart,健全的双手Hands,健全的身体Health。
        四健会不仅注重“双手”,农业技术的培训,更看重农村青年道德品格的栽培,并且系统性地进行领导能力的培训,作领袖的应该是服务者的概念开始进入台湾农村。
        蒋梦麟先生说,他希望今日进行的四健会运动,会为明日的台湾乡村培养出有品格有知识技能的现代农民。
        1964年,蒋梦麟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先驱者,他和胡适走上了两条道路,胡适先生致力于和思想界进行争鸣,科普自由主义思想,科普现代的逻辑理性思维习惯,而蒋梦麟先生则没有什么论著,他一直致力于现实的行政管理工作,用他的管理,言传身教,去影响,去改变他身边的人们。
        蒋梦麟先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长者,一个现代标准上优秀的大学校长,农业部长。
        蒋梦麟改造北京大学的努力,虽然最后没有直接的果效,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生命的价值,是在于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而不是在于完美的结果本身。蒋梦麟先生对台湾乡村的改造努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果效。
        蒋梦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荣耀,愿他的灵魂得安息。
        在白色恐怖时代,国民党政府采取了许多对本省人族群,原住民族群的歧视和压迫制度。国民党政府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同质化的社会,蒋介石认为这样可以有助于凝聚力,可以消除族群意识,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留下的奴化传统,可以把台湾建设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基地”。
        对于台湾的本省人民众来说,他们并没有现代的民主思想和诉求,指引他们生活的,就是传统遗留下来的道德伦理体系,他们尽量作个奉公守法的良民,普通民众并没有什么抗争的意愿和努力。对于国民党的欺压,最感屈辱的,反抗激烈的是台湾本省人的知识精英阶层。
        日本殖民地时代,台湾本省人的知识精英阶层是一个很小的群体,经过二二八之后国民党的杀戮,力量更加的薄弱。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和国民党合流的道路,而另外一些人,则以“党外候选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台湾的政治生活中来。
        1950年,吴国桢主政台湾时期,党外候选人吴三连以“市政三年”的竞选小册子,号召选民们投他的票,并且高票当选台北市长。
        吴三连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本省人大学生,曾经在1947年中华民国的国大代表选举中,高票当选台湾省国代。
        1954年,台北市长任满之后,吴三联转战台湾省议会选举,并且获选。
        此后吴三联逐步淡出选战,致力于经营自己的企业,并且入主“自立晚报”。自立晚报创办于1947年,吴三连入主之后,办报宗旨是,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倡导自由民主法治精神,并以公正客观、超然于党派立场为最高原则。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自立晚报多次遭到打压,并且曾经被迫停刊过三次,但是不改报纸的宗旨,在白色恐怖时期,这是台湾一份销量很好,公信力很好的报纸。
        吴三连在经营企业和自立晚报之外,热心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兴办学校。吴三联隐然成为“台南帮”大佬,在党外势力中,地位超然尊崇。
        在1950年代,除了吴三连之外,党外人士也在台北市长,台湾省议会和各县的地方议会选举中,积极活跃,并且赢得了一些议席。
        1950年代的党外政治人物,除了一个是外省人法国留学背景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和吴三连一样的背景,本省人,日本留学背景。他们对议会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着。
        他们会在选举中遭到国民党的作弊暗算,还会遭到国民党情治部门的骚扰和迫害,但是他们固执而无畏地坚持着他们的政治努力。
        这就是1950年代的党外概况。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1
TOP Posted: 01-28 12:43 #456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4

        雷震案和六零年代的党外势力

        1960年的时候,台湾爆发了“自由中国”事件,自由中国杂志被查封,雷震等人被逮捕,被以“包庇匪谍”的罪名判刑入狱。
        1949年,胡适,雷震,王世杰等人在中国创办“自由中国”杂志,到台湾之后,胡适任发行人,雷震任主编,继续“自由中国”杂志的营运,这个事业,当初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
        1951年,自由中国杂志发表了一个文章,叫“政府不可诱民入罪”,批判国民党特务通过欺骗人说话的方式,给人定罪。
        后来的记录显示,蒋经国的情治机构,有许多邪恶的办案方法,叫作“做”,根据情治机构的目的,特务们会“做”出一个案件来。具体的“做”法,会有诱导人说一些话,然后依据这个,给对方定罪。又或者设计一个圈套,把当事人往这个圈套里引导,设计出一个大案。
        自由中国的这个文章,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反驳和批判,这是自由中国杂志第一次“出格”。
        1954年,自由中国杂志刊登了一份读者来信,来信称“救救教育危机”。这份读者来信,对党政内容,融入课本,融入学校教育,提出了批判,认为这是教育的危机。尤其是对蒋经国的“救国团”,“特工学生”,提出了强烈的指责,认为这种作法,使得学生们失去了彼此间的信任感,是教育的危机。
        这个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蒋介石下令,开除雷震的党籍。
        1958年,殷海光在自由中国上再发表两个文章,“我们的教育”和“教育应该独立于政治”,对台湾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学校制度提出批判。
        1958年,雷震和吴三连等七十多个党外人士联合筹划组织中国地方自治研究会,但是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批准,无法成立。
        1959年,胡适在自由中国发表“容忍与自由”,提出来宽容的必要性,甚至主张,台湾应该出现反对党,以制衡监督国民党。
        1959年6月起,自由中国开始连续发表文章,呼吁蒋介石不要第三次连任总统。
        1960年,自由中国发表文章,公开宣称,民主政治是普遍的需求,强大的反对党是健全政党体制的保障。
        雷震开始和本省党外人士联络,积极筹划建立政党。
        1960年9月,雷震等筹划组党的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以包庇匪谍的罪名被判刑十年。
        党外议员苏启东倡议云林县议会通过议案,呼吁政府释放雷震,该议案居然获得全票通过,云林县议会在白色恐怖下的强悍和无畏,震撼了国民党当局。
        胡适找到蒋介石替雷震求情,被蒋介石拒绝了。胡适在雷震案之后,一夜之间似乎老了二十岁,他愧疚于心,认为“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1962年,胡适在台北去世。蒋介石写了这样的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喜欢社交,朋友满天下,“我的朋友胡适”是中华民国时代许多人喜欢说的。胡适同时喜欢说段子,他的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个正常的国家,政治的责任在于成年人。年轻人忙着玩运动啦,娱乐啦,交异性朋友啦这些的。而在变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表达民意的机关,干涉政治的责任就落在了年青人的肩上。
        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先驱者,胡适在中国领导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深刻地影响改变了中国文字的发展。他提倡用现代理性标准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历史进行再解读。
        胡适在中国大力鼓吹的自由主义思想和科学的治学方法,虽然没有被中国大陆的青年学生们接受和追随,但是这些主张,却影响了台湾的年青一辈。
        胡适是中国旧体系崩溃,新体系建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人物,他的主张虽然在中国大陆被消除了,但是却影响了台湾思想界的发展成熟。胡适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知识份子。
        自由中国被查封了,但是它树立的新闻价值观,客观理性的新闻标准,它所宣扬的自由主义理念,民主宪政思想,却影响到了后来的党外自由主义人士。
        自由中国的思想者,宣传者和行动者三合一的模式,我们会在日后的美丽岛杂志上看到的。
        1960年代的时候,亚非各地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台南一些本省小百姓们受到了影响。一批军队中的士兵,工人,农民,商人,他们开始串联起来,阴谋策划发动武装暴动,争取独立,这有些类似当年的革命党啦,你懂的,嘿嘿。他们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有社会名望的领袖,这就类似当年武昌哗变的新军找上黎元洪一样,他们找到了云林的县议员苏东启,苏东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台湾的情治部门破获了这起未遂的武装暴动,并且在1961年逮捕了苏东启。
        1962年,国民党秘密法庭判处苏东启等三人死刑,消息被法新社记住获得了,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在压力下,台湾当局改判苏东启等人无期徒刑。
        苏东启的妻子,也和幼年的儿子一起进了监狱。
        苏洪月娇出监狱之后,投入议员选举,她虽然是个原本没有从政经验的妇道人家,但是选民们出于同情,投她的票,苏洪月娇在选区获得大胜,进入台湾省议会。
        苏东启的两个女儿,也积极投入政治运动,党外云林苏家班,就此形成。
        这是白色恐怖时期,台湾岛内第一次出动武装暴动追求台湾独立的事件,也是唯一的一次。
        但是我们会看到,这是一次缺乏明确思想主张的基层民众的行为,他们并没有明确的台湾独立思想宣告。
        台湾历史上,最初的台独主张的政治组织,是二二八事件之后,1947年,在香港成立的“佛莫萨再解放联盟”,他们说再解放,他们认为1945年,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是第一次解放,而现在,他们要追求台湾摆脱国民党的统治,追求再解放。
        再解放联盟中又分为两个路线,左派认为应该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由共产党来解放台湾。右派则认为应该追求台湾独立。之后左右派决裂,右派去了日本,在海外鼓吹台湾独立,但是他们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力是几乎不存在的。
        彭明敏博士,则被称作台湾的“台独教父”,因为他是从台湾岛内,发出台独的政治主张。
        1923年,彭明敏出生于台湾高雄,他们家是基督徒世家,他本人和台湾长老会有着很不错的关系。
        彭明敏的父亲是台湾的一个医生,并且是当地有名望的政治领袖人物,在二二八事件之后,彭的父亲作为高雄的参议员,参加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负责维持当地的社会秩序,同时和陈仪进行交涉,商谈后续处理事宜,包括提出了希望扩大自治范围的要求。
        大批国民党军队突然出现台湾,开始了血腥的屠杀。彭的父亲也被逮捕了,他亲眼目睹了一位朋友被国民党酷刑虐待和杀害的过程。彭的父亲已经预备好自己被处死,但是当时有实力的国民党高层说他是一个好人,应该被释放。回到家里之后,彭父对中国政治,他感受到了被欺骗和被背叛,他从此不再参与公共事务。
        彭明敏本人从台大毕业之后,去了加拿大和法国留学,他受到了胡适的教导和帮助。
        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彭明敏回到了台湾大学,成为台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和系主任。
        1963年,彭明敏当选十大杰出青年,但是他的内心却因为思考的深入而出现了分裂,他无法达到一个理性上一致而稳妥的世界。
        彭明敏认为,反攻大陆是痴人说梦的笑话,蒋介石对新疆,外蒙和西藏的主权诉求是荒谬的,对冲绳和琉球,蒋介石都敢作出主权诉求,实在是荒唐可笑的。
        彭明敏并且认为,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宣称自己代表中国,是缺乏根据的,被联合国驱逐出来,是早晚的事情。
        台湾真正的出路,是在于改革和重组,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2
TOP Posted: 01-28 12:44 #457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5
        彭明敏和两个台大法律系的毕业生开始了研究和讨论,他们写出了一个“台湾自救运动宣言”,主张制定新宪法,建立责任制政府,保障人权,追求以新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
        1964年9月,他们三个人被台湾情治部门以“叛乱罪”逮捕。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开始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同时国际大赦组织等国际人权组织开始奔走营救,彭明敏得到特殊。
        彭明敏被人们称为“台独教父”,并不仅仅是这一个自救运动宣言,这是白色恐怖时期,台湾岛内第一个有明确意思表示的政治纲领性文件。
        更为关键的是,彭明敏提出了一个国际法解读的思路,从开罗宣言开始阐述,推导出台湾地位不确定论,这成为台独主张者的一个法理思路。
        彭明敏在台湾大学法律系中,有许多学生,日后保钓运动中崛起的国际法学者邱宏达,就是彭明敏的学生。
        彭明敏被释放之后,处于情治机关的严密监控和骚扰之下,他选择了逃亡。
        1970年,他辗转到达美国,进入美国大学里从事中国问题研究。
        在日本等地的台湾海外独立势力,已经整合成了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1972年,彭明敏出任台独联盟的主席。
        但是台独联盟内部,一直有着和平路线和暴力路线的争执,在这个期间,是暴力路线占主流地位。
        1973年,彭明敏退出台独联盟。他再次回到台湾,是蒋经国去世之后的事情啦。
        60年代出现的另一个代表性不同政见者,是施明德。
        1941年,施明德出生于高雄,他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是一个“汉医”。中华民国的时代,曾经称作“国医”的旧中国传统医学,在日本被称作“汉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被称作“中医”。
        1959年,施明德考入了陆军炮兵军官学校,根据他日后的自述,他想发动军队哗变,推翻蒋家王朝。
        1962年,施明德和他的两个哥哥,以及一批陆军官校的学生,秘密串联,组织台独联盟,这是台湾岛内的台独组织。他们的阴谋被情治部门破获,全部被捕。
        施明德本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本人遭到了国民党情治部门的酷刑折磨,牙齿全部脱落。
        在50和60年代,台湾党外的势力都很弱小,台湾民间也没有太高的“自由”“民主”的诉求。知识份子们,到这个时候,也没有大规模的追求自由的社会运动。
        我们如果去回归中国历史,东南亚各国的独立历史,都会看到,这些社会的变革,独立啦,民主啦这些的诉求,都是从知识份子们开始的,小百姓们,一般没这些意识,也没这些诉求,直到被“唤醒”,作出自己的选择,追随各派知识份子们的主张。
        以上就是60年代的党外势力活动的概况。
        国际关系变化对台湾社会的冲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对美国关上了大门。毛泽东提出了他著名的“一边倒”政策,新中国倒向苏联“老大哥”,毛泽东期待着能够在苏联的带领下,将红旗插遍全球,解放全人类。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公开批评斯大林,推动政治改革,同时改变斯大林时代的外交路线。
        赫鲁晓夫开始缓和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加强交流对话,与此同时,开始向平等方向发展,努力以平等地位处理和中国的关系。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背叛斯大林路线,表示出愤怒,进而开始思考苏联发展模式可能存在体系上的问题,开始提出来“走自己的路”。
        中国和苏联之间开始了意识形态的论战,中国批判苏联走上“修正主义路线”,中苏关系日趋恶化。
        1964年,苏联内强硬路线发动政变,推翻赫鲁晓夫。
        1969年,中国和苏联爆发边境军事冲突。
        苏联军内强硬路线将领主张用核武器打击中国,使得中国恢复理智。
        苏联红军报纸高调发表社论,应该以核武器教训“现代冒险主义国家”。
        苏联和美国交涉,告诉美国,苏联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希望能得到美国的理解。
        美国总统认为如果通过官方渠道通知中国,中国方面可能会怀疑这是“阴谋”。
        1969年8月,华盛顿一份地方报纸头版发出了一条骇人的消息,消除称,苏联将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对中国核设施和一系列目标城市进行核攻击。
        这个可怕的消息被迅速广泛转载和讨论,引起民间舆论的轩然大波。
        美国强硬回应苏联,如果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迫于民间压力,美国为捍卫自身利益和安全,将对苏联发动全面核打击。
        消息传到了中国,毛泽东高调宣称,原子弹不可怕。
        接下来,毛泽东去了武汉,周恩来进入北京郊外的防卫核打击的安全堡垒办公和生活,林彪去了苏州。
        中国开始将大批干部从城市派往农村的“五七干校”,开始将大学机构往乡村转移,重要文件开始往西南地区转移。中国开始在全国各地“深挖洞”。
        另一方面,毛泽东开始迫切寻找和美国日本建立关系的渠道。
        尼克松总统,以国会内强硬的反共派的名声,崛起于美国政坛。他一直希望能够和中国建立起外交关系,希望能够和共产党的中国有交往。尼克松坚定地相信,铁幕或者竹幕后的共产国家,只要对外打开大门,和外界有了交往,和平演变就开始了。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2
TOP Posted: 01-28 12:45 #458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6
        在中国方面,苏联核威胁事件之后,外交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和北部的苏联关系上,从此中苏两国不再发生任何军事冲突,中国开始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和苏联协商边境领土争端。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积极而迫切地寻找和美国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的渠道。中国的努力得到了日本和美国的积极回应。
        日本方面,自民党内大佬田中角荣竞选纲领之一,就是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关系。
        1969年,日本联系中华民国,提出来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同时保持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关系。
        蒋介石勃然大怒,声称“汉贼不能两立”,从此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则就和中华民国断绝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美国方面,尼克松总统参加总统竞选前,就公开呼吁,不应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多亿人口陷于“愤怒的隔绝”中,美国应该努力使得中国进入国际社会,和外界有更多的交往。
        1971年,米国特使访问台湾,向蒋介石提出了美国的方案,美国将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同时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提案”,两个中国政府并存于联合国,不讨论谁是“唯一合法代表”,蒋介石再次拒绝了。
        作为一个坚定而狂热的爱国者,种族主义者,蒋介石宁折不弯,他拒绝了双建交,双席位的选择,他不接受“两个中国”这样的选择。
        中华民国和日本,台湾的外交关系开始走向恶化。

        中国时报保钓运动开始的1970年代

        中国时报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一份大报纸,创立于1950年,其报纸宗旨是“自由民主爱国家,开明理性求进步”。这个报纸的老板余纪忠先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报业者。
        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国民党内坚定的“统一中国”论者。他年青的时候,还是个热血爱国青年。他爱国到啥地步么?1937年,他当时还在伦敦政治和经济学院留学呢,听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娃不读书了,他要回国参战。在获得了母亲的批准之后,这娃真就不读书啦,跑回中国参军啦,嘿嘿。
        中国时报在追求新闻公正之余,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热心于扶植文化事业,日后在两岸三地享有声誉的“金马奖”,最初的起源,是就是中国时报资助的电影评选。白先勇,柏杨等一批台湾作家,也是在中国时报的扶植下,走向读者。
        中国时报,在蒋经国主政时代开始遭遇打击。当时是党外势力崛起,台湾岛内党外势力争取自由民主权力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时报不仅全面报道,而且公开呼吁开放党禁和报禁,主张言论自由。
        中国时报开始遭到情治部门强力打压,不仅工作人员遭到情治机构的骚扰,甚至连财务运作都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刁难。其实中国时报的政治取向,并不认同许多党外势力的政治立场。比如,民进党成立的时候,余纪忠本人是坚定死忠的“统派”立场,但是他觉得,作为新闻报纸,应该理性客观地报道台湾岛内所发生的政治事件,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要他封杀消息的要求。余纪忠和蒋经国政府渐行渐远,直至走向公开全面决裂。
        1970年9月,中国时报派出记者登上钓鱼岛,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并且在崖壁上写下“蒋总统万岁”。
        中国时报记者登上钓鱼岛,是中华民国“保钓”运动的开始。
        从这个事件开始,台湾岛内校园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钓鱼岛”问题讨论,开始了对日本和美国的声讨。
        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等学校的台湾留学生开始在美国进行“保钓”宣传和抗议活动,一面抨击美国和日本,一面大声疾呼,钓鱼岛是中华民国的国土!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批台湾留学生开始在美国打出旗号,“钓鱼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并举出毛泽东主席的大画像。
        蒋经国所创立的秘密警察制度,学生特务体系,是无孔不入的,包括海外留学生中,都安插有“线人”学生,但是此时美国的台湾留学生所发起的保钓运动走向,开始失控啦。
        在台湾岛内,局面也开始走向失控。
        台湾大学内出现了爱国学生办的杂志,宣传“爱国”,“保钓”,邱宏达教授等人开始从法理上阐述钓鱼岛问题。各种“保钓”“爱国”海边和大学生讨论会纷纷出现了。
        可是随着校园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校园内宣传自由主义,宣传法治民主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风潮,这是国民党政府始料不及的。
        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胡适,殷海光为代表的两代知识份子,在知识份子中所传播的自由主义思想,并没有随着他们的离去而离开台湾的知识青年。
        1972年开始,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开始连载一份长篇读者来信,“一个小市民的心声”,这个读者的来信,反对学生运动,反对自由主义,认为学生运动再这么闹下去,自由派再这么宣传下去,会导致台湾社会的混乱。读者来信呼吁政府应该拥有更大权力,以保障小百姓有太平饭吃。
        1972年12月,台大校园里举办了一场“民族主义座谈会”,一个哲学系的讲师开始批驳“一个小市民的心声”。一个在场的冯姓学生起来反驳这位讲师,指责讲师专门攻击政府的黑暗面。双方起了争执,讲师称这个学生是“职业学生”,等到另一个哲学系学生的声援。在台湾当时的语境下,“职业学生”,就是意指蒋经国“救国团”那一类的负有任务的学生啦,你懂的。
        事后,这位被指控为“职业学生”的冯姓青年向台大校方提出了投诉,那位哲学系老师遭到处分。
        此后情治部门开始加强对台大内学生运动的打压力度,开始有教师被“通匪”罪名拘捕,并且有教师被除名。
        1973年,那位冯姓学生的“理则学”考试,居然得了零分,无法毕业。理则学,在中国大陆的语境里,被翻译作“逻辑学”。
        冯姓同学开始四处投诉,几位哲学系老师复核他的考卷,确定他是应该得零分啊,因此没有改动他的最终“理则学”分数。冯同学开始用语言威胁老师们,如果他不能毕业,将会导致“系务整顿”。冯同学称,爱国学生遭受了迫害。
        此后,台大校方开始对哲学系进行了整顿,校方称,哲学系内有“美国费正清集团”份子,也有的人在对中国大陆的“批林批孔”作隔空呼应。。。反正有各种各种阴谋论啦,幕后黑手啦,好大一盘棋啦。。。你懂的。
        从此开始了对台大哲学系的全盘整顿,这是1960年代,台大哲学系“清除殷海光余孽”之后,再一次大手笔整顿。整个台大哲学系内自由派教授讲师都遭到清除,台大哲学系研究生院被迫停止招生一年。
        白色恐怖结束之后,1990年代,监察院对台大哲学系案作出调查,结论是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捏造案。
        虽然国民党方面拒绝提供许多资料,但是许多迹象显示,这是当时国民党政工体系的首脑,总政治部主任王升“做”出来的一个大案子,冯同学的确是“职业”学生。
        1974年,国民党进行的台大哲学系整顿案之后,台大内自由派学者遭受再一次打击。同时校园内的“保钓”运动,也在打压之下,趋于平静。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3
TOP Posted: 01-28 13:51 #459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7

        蒋经国在1970年代初遭遇个人挫折

        通过政工干部体制的建立和情治特工体制的建立,蒋经国已经开始掌握了国民党的军队和党务和政府。
        1969年,他从军队中退役,进入政府,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从1949年到台湾开始,到目前为止,他的政治生涯发展和个人生活,都还不错。
        1970年,他却遭遇了重大挫折。
        蒋经国和他的俄罗斯妻子有三个儿子,在这三个儿子中,1935年出生的长子蒋孝文被认为是资质最好的孩子,被爷爷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寄予了厚望。
        蒋介石希望长孙能够进军队,想他一样,经历些历练,培养出坚韧的品格。
        1956年,蒋孝文进入了黄埔军校。
        这孩子进了军校之后,学习一直很差,而且还飞扬跋扈,视校规军纪若无物。而且居然有一次在舞厅里,整风吃醋,居然在公共场合开枪闹事,并且训斥殴打闻讯赶来的宪兵,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响。
        1959年,蒋孝文从黄埔军校退学。
        蒋孝文开枪,不仅是射外人,甚至连总统官邸的护卫都射杀,而且还开车撞死路人,惹出许多罪行。
        蒋家非常伤心,觉得这孩子是在台湾被宠坏了,如果送去美国,离开了父亲和爷爷的背景,应该会改过向善。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曾经在1953年规定过,不允许高中生毕业出国留学。为了蒋孝文能出国留学,1959年,教育部开始了高中毕业生菁英留学选拔考试,暗箱操作,让蒋孝文“考上”了,送他去美国留学。
        蒋孝文到美国之后,一次酒驾出了车祸。在公堂上,蒋孝文居然故态复萌,在美国法庭上发飙,咆哮公堂,被美国驱逐出境。
        蒋孝文回到台湾之后,进入党务部门,同时在党产企业台湾电力公司任职,期间工作成绩很好。但是蒋孝文飞扬跋扈,草菅人命的恶行并没有收敛。
        1970年,蒋孝文突然陷入昏迷状态,从此智力出现问题,生活不能自理。
        蒋孝文生病之后,妻子蒋徐乃锦不离不弃,一直悉心照料他的起居直到他1989年去世。
        这件事情,对于蒋经国,是个很大的伤痛。
        除了这件个人家庭生活的不幸之外,蒋经国又遭遇了一次暗杀事件的打击。
        1970年4月,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访问美国,在纽约,他遭遇了一次未遂的暗杀事件。
        1970年1月,台独联盟在纽约宣布成立。
        1970年2月,台湾台东的监狱内发生了一起武装暴动,领导者中有许多当年苏东启案被捕的犯人,他们策反了部分监狱警卫,并且秘密串通了一些台湾原住民,发动了暴动。他们几十个人希望能够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争取台湾独立,这起暴动很快被镇压了。
        纽约的台独联盟决定在蒋经国访问美国的对他进行刺杀,这一套是孙中山年代就开始的革命党老把戏啦。初期的台独联盟中的不少人,像当年的革命党人们一样,热衷于各种暗杀啦,爆炸啦的革命活动。
        这是一场危险的行动,而且是有代价的,年青的台独联盟成员们,都知道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和代价。
        其中一个叫黄文雄的年青人挺身而出,他志愿执行这个刺杀行动,他说,他是唯一未婚的人,没有牵挂和负担,因此他愿意承担这次责任。
        黄文雄当时是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在读学生,他挺身而出的胆量,让我们想到了欲行“烈德”以鼓舞革命党人士气的青年汪精卫。
        1970年4月24日中午,蒋经国去曼哈顿一家酒店参加台商们举办的欢迎宴会。台独联盟的抗议者们早已守候在此,高呼各种口号,表达他们追求台湾独立的诉求,以及对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控诉。他们高喊,台湾需要的是自由。
        蒋经国走出汽车的时候,黄文雄从抗议者队伍中跑了出来,边跑边喊,我们是台湾,在这里清算我们之间的血债!
        所幸在场的美国警卫眼疾手快,托起了黄文雄的手,谋杀的子弹没有击中蒋经国。
        黄文雄被警察们按倒在地的时候,竭力发出了怒吼,让我像一个台湾人一样站起来!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
        黄文雄的恐怖行动,和他不屈的那一声怒吼,震撼了世界各国的新闻界。
        西方新闻界开始关注报道台独诉求的起源,同时“台湾人”这个说法,也开始被许多人知道。在英文里,也越来越多出现“台湾人”Taiwanese的表述。
        黄文雄刺蒋事件,对蒋经国也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我们会看到明显的三件现象。
        从此之后,蒋经国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岛。
        从此之后,蒋经国的情治特工们处死的异见人士,明显少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
        从此之后,蒋经国开始招募提拔台湾本省人进军队,行政和党务管理职位。
        这就是1970年,蒋经国所遭遇的两次重大事件。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4
TOP Posted: 01-28 13:52 #46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8

        蒋介石去世

        败退到台湾之后,蒋介石一直希望能够反攻大陆,他把台湾称作“复兴基地”。
        蒋介石是一个一团矛盾的人,是一个有着悲情色彩的政治领袖人物。
        蒋介石坚持到中日战争的最后,他赢得了外战,却失去了内战。
        蒋介石有着很强的使命感,他认为自己肩负着拯救中国的使命。在他亲笔书写的台湾电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战喊话中,蒋介石称自己作“匪军官兵的救星”,“中国同胞的救星”。
        败退到台湾之后,他一直声称要“反攻大陆”。
        韩战爆发的时候,他非常激动,蒋介石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到来,反攻大陆指日可待。
        蒋介石积极要求向韩战战场投放国民党军队,加入联合国军作战,但是美国拒绝了这个要求。维护冷战遏制包围圈,是美国的战略。韩战爆发不过是使得美国把台湾岛纳入了包围圈防线内而已,美国不愿意扩大战争规模。
        韩战结束之后,美国也一直拒绝,甚至压制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意愿。
        1956年1月,蒋介石愤愤然对美国记者说,如果我不受外力阻扰,现在就能反攻大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1965年,中国进行核试验之后,反攻大陆的希望越发的渺茫。
        1966年,中国当局发起文化大革命,蒋介石痛心疾首,在台湾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6年11月,孙科,陈立夫,联名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孔德成等一千多名国民党内外人士,倡议每年11月12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
        1967年,中华文化复兴总会在台湾成立,蒋介石任总会长,旨在台湾岛和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育上,国民党政府的中小教育号召“德,智,体,群”四育并重。国民党政府规定台湾所有中小学都必需有“生活与伦理”和“中国文化基本”课程,注重古文培训和传统文化熏陶,灌输“礼义廉耻”的概念,加重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国民党政府同时对海外华人社区所兴办的中文学校,提高资金和教材上的资助。
        国民党政府开始组织整理中国传统古籍,便于读者阅读,同时开始组织翻译成外国文字,用以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开始组织翻译西方的政治,社会,科学等思想文化书籍。
        同时开始设立文艺基金会,组织扶植国剧(京剧)书画等传统戏剧,文艺的研究和推广。
        蒋介石声称,传统伦理道德是治世之本,其哲学思想基础在于“仁”。
        作为一个坚定而狂热爱国者和种族主义者,蒋介石大力推广整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同时对台湾本土的传统文化,却采取了严酷的打压。在两蒋时期,台语,客家话都被禁止,所有的原住民都被迫要取汉名,许多台湾本省文化传统被根除了。
        1969年之后,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基本的管理事务,都是蒋经国在掌握,蒋介石开始淡出。
        和许多独裁者一样,在统治台湾的期间,国民党开始了领袖个人崇拜的教育,小学课本里开始加入蒋介石小时候的故事啦,台湾各地开始树立起蒋介石的铜像。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去世。
        他去世之后,副总统继任总统职位,蒋经国是事实上的统治者。
        1978年,中华民国总统任期满了,蒋经国出任总统,他选择了一个台湾本省籍的副总统。
        蒋介世去世之后,国民党政府不仅要求台湾军,公,教人员服丧一个月,全台湾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一个月,而且依据旧传统,进行了大赦。
        许多监狱中的角头和党外政治人士提前出狱了,他们将会给台湾社会带来些什么变数呢?

        党外势力在70年代崛起

        历史进入1970年代,台湾岛的党外政治势力依然在顽强地存在着。
        我们如果对比辛亥革命之前的清国历史,我们似乎可以把走暴力路线的台独联盟的人士称作革命党人。而把在台湾岛内的党外势力,称作立宪党人。
        这期间,有过许多离奇蹊跷的选举,有些明显是国民党“作票”啦。但是依旧有党外势力在议会和各地方公职中获得选举胜利。
        在1970年代之前,原本的党外势力大致可以分作两类,本省的社会名流,像台南帮大佬吴三连这一类;外省人的知识份子,雷震,柏杨这些。外省籍党外人士侧重于思想言论上的诉求,而本省籍的党外人士则致力于进入议会议政,或者担任公职治理地方。
        从1970年代开始,有一批新鲜血液注入,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士,开始参与党外活动。
        许信良,出生于1941年,他是一个客家人,这娃家境不错,他爹是个地主。这娃从小酷爱读中国历史,少年时代,就有远大志向,这娃长大了要当“中华民国大总统”。像许信良这样“少有大志”“志存高远”的,其实在新生代党外势力中是异数。我们会看到,绝大多数的党外新生代人士,其实是因为一些个人经历的触发,而投身政治事业的。
        许信良读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国民党,这娃读书好,又“积极追求进步”。大学毕业之后,他又读研究生院,研究生还没毕业呢,他获得奖学金。1967年,他去苏格兰古老的名校爱丁堡大学学习哲学。
        60年代中到整个70年代,是欧美日本各国左派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来自利物浦的披头四乐对的一曲Hey, Jude,四海传唱,这是一个四海一家的年代。
        在法国,大学生们手拿毛主席语录,发起街头暴动。在日本,进步青年走上街头控诉万恶的资本家。在美国,花童们高唱要做爱,不要作战。反战和平运动,黑人平权运动,在美国各地燃烧。
        在苏格兰的许信良在这个大时代的洗礼中,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开始阅读各种他以前在台湾从没有见过的左派思想论著。
        1969年,许信良从苏格兰回到了台湾,他开始在国民党的改革派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其独特的见解赢得了声誉,受到了李焕和蒋经国的赏识。
        1973年,许信良获得国民党提名参选台湾省议会并且胜选。
        但是进入了省议会之后的许信良,开始表现的让国民党担忧了,他开始公开在议会内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多项议案,给国民党造成了难堪。
        1977年,许信良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对国民党进行了批判,招致国民党内同志的讨伐。
        1977年10月,许信良无视国民党的警告,回到自己的故乡桃园县竞选县长,并且击败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许信良当选桃园县长之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他正式成为一个“党外”。
        1944年,吕秀莲出生于台湾桃园县,她的父亲是个挺成功的商人。
        1969年,吕秀莲从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这一段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70年夏天,吕秀莲去欧洲旅游,遇到了一个华人,她当时并不知道对方是台独联盟的人。这个人给她讲述了许多台湾所发生的不公义的事情,这些吕秀莲以前生活在台湾的时候闻所未闻的事情,震撼了吕秀莲。吕秀莲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台湾人,她应该作些什么?
        1971年,吕秀莲结束了比较法硕士的学习之后,回到台湾进行政府机构里工作。她的工作成绩不错,还获得了提升。吕秀莲也开始出版一些自己的论著,开始获得一些社会知名度。
        1976年开始,吕秀莲开始致力于女性平权运动,相对于当时台湾的社会传统,她的一些从美国带回来的理念,是非常激进的。吕秀莲开始遭到国民党情治人员的骚扰打压,不堪其烦,她决定避走海外一段时间。
        1977年,吕秀莲又去了美国留学,她打算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完成法学博士的学习。
        在美国得知美国就要和中华民国断交的消息,吕秀莲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台湾,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台湾社会。
        1978年,吕秀莲回到台湾,参加故乡桃园县国大代表的竞选。她的这次努力失败了,但是她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当地的声望。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5
TOP Posted: 01-28 13:52 #46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39
        1941年,林义雄出生在台湾宜兰县乡下的一个普通人家。
        他的父亲在乡下算一个知识份子,重感情,作事坚持原则,厌恶撒谎,在乡民中享有声望,不幸在林义雄才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林义雄的母亲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文盲,但是母亲却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业,家境虽然不富裕,却尽力支持孩子们完成大学学业。
        1964年,林义雄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
        之后林义雄成为一个律师,结婚生孩子,过上了一个平淡而幸福的小日子。
        1972年的时候,林义雄和姚嘉文等志同道合的律师们成立了一个公益性质的“台北平民法律服务中心”,替有需要却又有财务困难的小百姓们提供法律服务。
        因为他们的这些公益事工,林义雄开始获得了一些社会声望,他并且被邀请去美国加州考察美国的贫民法律援助工作。这一次的经历时间不长,但是却让他看到了些美国的社会风情和政治司法面貌。
        1974年,他被推举为“中国比较法协会”秘书长。并且开始介入了一些党外人士的竞选法律诉讼,声望值又提高啦。
        1975年,党外元老辈人物郭雨新败选,林义雄作为郭雨新的代理律师,手里掌握着选战中对方作弊行贿的证据,却在法庭上败给了国民党。林义雄气愤之余,他决定自己投身党外政治,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不公正。
        林义雄这个追求社会公义的决定,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77年,林义雄参选台湾省议员,在议会里和国民党的代表唇枪舌战,展开激烈辩论,抨击政府的施政措施,质疑其合理性和程序上的合法性。林义雄在议会里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台湾岛内的声望,并且隐然成为省议会内反对派的领袖人物。
        当时台湾省的省主席,是本省籍的国民党人林洋港。在质询林洋港的时候,林义雄提出来,应该以台语对话,以示台语和国语的平等,要求政府给予台语平等的地位;同时林义雄公开称,政府官员应该有“把人民当主人来服侍”的心态。这两条主张,震撼了当时的台湾各界,长期以来,国民党政府是强力打压台湾本省族群的语言,同时国民党政府是以人民的管理者,统治者自居,也是这么宣传教育的。
        1978年的时候,又有大批新鲜血液注入到台湾的党外政治活动中来,林义雄和几个党外人士,发起组织“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提供选举帮助。
        1977年和1978年,共有四十位国民党党外人士在各地的县市长职位和各级议员选举中获胜。
        1977年和1978年,是党外势力突然发力的两年,除了党外政治力量迅速增大之外,台湾长老会也发出了强悍的声音,向国民党政府请愿,使台湾成为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台湾长老会,在台湾历史非常悠久,最初的起源,是在清国的时候,苏格兰,英格兰等地来的传教士来到台湾,在原住民和台湾本省人中传播基督教。
        为了传教方便,这些洋教士们不仅自己都学会了台湾本地的台语,原住民的语言,而且还翻译了台语圣经,和原住民文字的圣经。原住民本是没有文字的,这些洋教士们用拼音的方式把他们的口头语言整理成文字,便于原住民阅读学习圣经。
        不论是日本殖民地时代,还是国民党政府时代,台湾长老会和台湾当地政府,一直有着抗争的地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当地语言的使用,日本殖民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有限制规范语言文字的政策。
        另一个则是百姓的人权状况,不论是日本殖民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有着侵犯人权的政策和行为。
        但是经历了两个不同政权的台湾长老会,对国民党政府的抗拒,越发激烈。因为他们中许多人觉得,国民党政府比日本殖民政府离谱过分的多。
        国民党当局和长老会的对抗在加剧,长老会的牧师们会在教会内公开宣讲,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言论。长老会在台湾各地的财产则会遭到侵犯和破坏,教会领袖人物和会众也会遭到国民党政府和特务的骚扰和迫害。
        1971年,台湾长老会发表公开宣言,呼吁国民党政府全面改选民意代表,实行真正的民选。
        1973年,台湾长老会的几个牧师在美国发表宣言,在美国发起“台湾基督徒自决运动”。
        1975年,国民党情治部门开始加大搜缴力度,收缴台湾长老会中的台语圣经和原住民语圣经,并且当众焚毁。
        1977年,台湾长老会发表“人权宣言”, 这份人权宣言的基本依据,是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之前,法国出现的“新人权宣言”。长老会的学者把这份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英国权力宪章进行比较,进而推理出人权和国族无关,推理出民众自决权,呼吁台湾人民通过自由选择,成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这是台湾岛内,第一个集团组织公开提出来“台独”的主张。
        人权宣言提出来之后,遭到台湾长老会内部一些人士的反对,台湾长老会召开大会,进行辩论和表决,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人权宣言正式成为台湾长老会的指导性文件。
        台湾长老会的作法,有其自身神学渊源和对圣经,对现实社会的解读依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至少从20世纪初以来,“凯撒的归凯撒,神的归神”,政教分离的神学观,是基督教新教世界的一个日趋明显的主流趋势。现代自由主义民主,是政教分离的世俗社会,世俗政府不直接介入干预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组织也不直接介入参与政府。台湾长老会,把“台独”的世俗政治主张,直接写入其总会指导性文件,似乎和自由主义传统,有明显的背离哦,嘿嘿。
        类似的例子,我们会看到美国的“黑色力量”政治运动的一些美国非洲族裔人士组成的教会组织,也相当于选举中的政治组织。
        台湾长老会在原住民和台湾本省籍民众中拥有过十万人的会众,当一个宗教组织直接参与到世俗政治活动来的时候,它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组织。
        这是1977年8月间的事情。

        施明德归来,美丽岛浮现

        施明德阴谋策划武装暴动,被捕入狱的时候,才只有21岁。
        他在狱中,遭遇了国民党政府的种种酷刑和虐待,但是他顽强地挣扎着,他在自学各种历史,政治学和哲学书籍,他在进行着思考。
        1974年,在监狱外的妻子和施明德离婚了,施明德苦苦哀求未果,这件事情对他造成了创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受伤害的有他,还有他曾经的妻子。
        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湾施行大赦减刑,施明德的刑期从终身监禁减轻为十五年刑囚。
        1977年,施明德刑满出狱,他又投身到了政治运动中。
        1978年,施明德再一次结婚了,他的妻子是一个美国人艾琳达。艾琳达的父亲是个军人,艾琳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台湾读过的。她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之后,回到台湾从事女权问题和人权问题的研究。在加州的时候,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她离开了她的台湾移民的丈夫和儿子,来到了台湾。到了台湾之后,她同情台湾的人权民主人士的斗争,她自己也参与了进来。
        1978年9月,施明德出任“台湾党外人士助选团”总干事。党外助选团公开要求废除党禁,报禁和戡乱戒严,要求司法独立。到这个时候,一个“不是政党的政党”,已经呼之欲出啦。
        1979年1月,曾经出任过高雄县长的党外元老辈大老余登发和他的儿子,被国民党情治部门以“通匪”罪名逮捕。
        余登发本人说,他并不关心什么民主,他更关注乡里乡亲们的生活。
        在日本殖民地时代,他就是当地的民意代表,曾经因为发起领导过罢免日本地方官员的请愿运动而获得乡亲们的尊敬。
        国民党接收台湾之后,他曾经当选为第一界国大代表,并加入了国民党。他去南京参加过国大代表,在这次会议中,他亲身经历了国民党内用金条贿买选票的丑恶勾当。余登发对国民党的腐败黑暗深感鄙视,他退出了国民党。
        余登发本人,一直坚持他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他反对国民党的“反攻大陆”口号,他公开宣传,应该和平谈判统一中国。国民党当局指控他勾结共产党,曾经以“通匪”罪将他逮捕入狱。
        余登发的儿子,儿媳,都投身党外政治活动,形成了高雄“余家班”,这是民进党内非常有地方实力的一个派系。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7
TOP Posted: 01-28 13:53 #46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0
        1979年1月,施明德策划发起了街头抗议运动,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余家父子。岛内各地的党外人士赶往高雄,包括许信良在内,共有几十人参加了这次街头游行示威活动,台湾历史称作“桥头事件”。
        桥头事件,是蒋经国的情治特工体系建立之后,台湾岛内第一次出现公开的街头游行抗议示威活动。这次正面,直接对国民党政府所发起的挑战,使得台湾社会中有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政治啦。
        1979年5月,党外元老级人物黄信介发起创办了一份杂志,“美丽岛”杂志。
        1928年,黄金龙出生在台北乡下的大龙峒。他少年时候就开始半工半读,曾经在日本边作学徒工别念中学。
        1951年,黄金龙从国立台北大学毕业,开始投入政治活动。
        早在学校里的时候,黄金龙就热心政治活动,这娃还申请加入了国民党。1950年的时候,吴三连出选台北市长,他就热心助选。此后黄金龙一直作为助选工作者,服务于国民党籍,青年党籍和其他无党籍的候选人参加选战,积累了丰富的选战组织宣传经验。
        1961年,黄金龙本人高票当选台北市议会议员,并且改名作黄信介,正式步入政坛。
        黄金龙所推崇的日本总理大臣岸信介,也是一个传奇政治人物。
        岸信介留给日本历史的是有两大作为,一个是战后,他对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力打压;另一个是他开始的战后日本打击黑金政治的政治努力。
        岸信介本人,对蒋介石感恩戴德,他感念蒋介石的不杀之恩。他出任总理大臣之后不久,就访问台湾,和蒋介石商谈两国合作事宜。
        在蒋介石去世之后,岸信介在日本成立“蒋介石总统遗德表彰会”,并且在各地树立石碑,记录讲述,感谢蒋介石的不杀之恩。
        另一方面,岸信介任总理大臣期间,则中止了台湾当局要求引渡日本境内的台独人士的要求。
        黄信介积极从政问政的同时,自己的企业也经营的有声有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
        1977年和1978年,在各地公职和各级议会选举中,党外参选人数大大增加,黄信介也参与了“党外助选团”的活动,他积极提携后进党外人士。
        1979年7月,黄信介所创办的美丽岛杂志基本成型。黄信介是发行人,许信良出任杂志社社长。黄信介的弟弟黄天福和吕秀莲担任副社长,施明德则出任总经理。
        美丽岛杂志的总编辑,则是当时台湾省议会的一位党外议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硕士学历的张俊宏。
        这个杂志叫“美丽岛”,又让我们可以讲述一段故事啦。
        当年葡萄牙水手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个美丽的岛屿,他脱口而出,啊,美丽啊。从此,西方世界开始把这个“台湾岛”叫作“佛莫萨”。
        台湾岛就是佛莫萨,美丽岛,一个原住民,本省人,外省人,各族群人们的美丽家园。
        我们前面说过台湾的“鲍伯迪伦”李双泽。李双泽“唱自己的歌”的呼声,在岛内文艺青年中得到了呼应。1970年代,是台湾校园民谣运动兴起的年代。
        1977年,李双泽为了拯救海边溺水的外国游客,不幸生亡,得年二十八岁。
        朋友们整理李双泽未发表的遗作,整理出音乐专辑,这个专辑中有两首歌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封杀,不得在电视和电台上播放。一首歌叫“美丽岛”,一首歌叫“少年中国”。
        这里出现一个令人抓狂的事情,国民党当局封杀美丽岛的理由是台独倾向。李双泽歌唱美丽岛,太平洋里的这一片自由的土地。歌词里没有暴力,没有苦毒,更没有台独。而同一首专辑里的“少年中国”,则居然又成了“亲共”。
        美丽岛杂志社,网罗了当时大批的党外人士的参与,包括林义雄。这里面有坚持主张走议会和平路线的人士,也有主张走街头抗议斗争路线的人士。有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士,也有悲情色彩浓郁的人士。联系大家的纽带是,大家都是有着言论思想自由诉求的党外人士。
        1979年9月,美丽岛杂志社举办了创刊酒会,各界同仁欢聚一堂,畅谈杂志社的未来。一位女歌手还现场献唱了“美丽岛”这首歌。
        一群自称“反共义士”的百姓对酒会进行了攻击,他们中有些明显还是中学里的少年人。他们不仅是喊口号,而且丢掷石块等危险品。
        美丽岛杂志社,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自由中国”杂志,所不同的是,美丽岛杂志的同仁们,不仅有长于思想学术论说的学者型,也有长于选举议会斗争的政客型,也有长于街头串联的草根型人士。
        施明德是一个精力充沛,意志顽强而且很有感染力的总经理,他奔走于台湾岛各地,开办各地的服务社,招聘职员,推广发行,他是一个表现得相当成功的总经理。到美丽岛案件爆发的时候,美丽岛杂志已经在全岛设立了十一个服务处。
        1979年11月的时候,初创刊不久的美丽岛杂志发行量已经突破十万册,各地读者们用自己订阅的行为,表达了支持。到停刊前的第四期,美丽岛的发行量已经达到14万册。
        黄信介的家遭到了歹徒的袭击,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但是接下来,事态的走向就更加丑恶了。
        美丽岛各地的服务社遭到歹徒的袭击,工作人员遭到暴力侵犯。
        1979年11月中的时候,施明德参加了一场各基督教教派组织的联合祷告会,在那里,他遇到了几位台湾长老会的牧师。这些牧师们告诉他,每年的12月10日,是联合国大会所定的“世界人权日”,以纪念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所宣告的“世界人权宣言”。
        牧师们还说,可以在当天发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以唤醒社会各界的关注,认识到“人权宣言”所宣告的自由人权概念。
        施明德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决定在12月10日发起一场群众集会,纪念宣传世界人权日。
        从美丽岛杂志创刊以来,已经有过多次小规模的群众集会,这些都是非法的集会。比如服务处被歹徒砸啦,民众聚集在警署门外要求警察及时处置啦。对于这些小规模的集会,国民党的警察们倒没有采取严厉镇压,只是加强警力戒备。
        美丽岛杂志社向高雄警方发出集会申请,要求租用体育馆,这个集会申请被拒绝了。接下来又申请在高雄的一个扶轮公园举办露天集会,又被拒绝了。
        施明德决定举办一场非法的群众集会。
        1979年12月9日,美丽岛高雄服务处开出了两辆小车,车上用高音喇叭宣传世界人权日的消息。宣传车开到警察局“鼓山分局”的时候,警察们拦住了车子,夺取了高音喇叭。
        警察并且逮捕了两个志愿者,在警局内对他们进行殴打。高雄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开始呼吁社会民众来提供声援,许多高雄市民开始聚集在鼓山警局门口开始发出鼓噪,要求警方放人。人群越聚越多,事态开始扩大,各种消息开始扩散。
        许多人开始赶往警局表示支持,包括原本没有打算参加施明德策划的非法集会的黄信介,吕秀莲等一批党外政治人物,也开始迅速赶往高雄进行声援。
        这就是台湾历史上的“鼓山事件”,到12月10日凌晨的时候,鼓山警局释放两位志愿者。
        1979年12月10日的高雄,气氛比较紧张。高雄的宪兵,警察,保安部队开始全部出动,在各交通要点部分,当局同时要求各学校提前放学,让小朋友们早日回家。
        从台湾各地听说“鼓山事件”闻讯赶来的美丽岛支持者通过各种交通渠道到达了高雄,施明德等人在紧张地策划组织着游行路线。
        1979年12月10日下午,黄信介乘坐火车到达高雄,他自己向高雄警备司令请愿,希望能够批准这次游行,提供一个集合场地,警备司令答应了。
        高雄警备司令同意提供扶轮公园作为晚上的集会场地,这事情,似乎要向着良性发展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8
TOP Posted: 01-28 13:54 #463樓 引用 | 點評
神马王子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5460
威望:780 點
金錢:2435 USD
貢獻:7750 點
註冊:2023-04-1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8 13:54 #464樓 引用 | 點評
emmy


級別:天使 ( 14 )
發帖:24709
威望:425 點
金錢:203145 USD
貢獻:2835100 點
註冊:2012-09-29

能不能给一个集中的分享机会啊🙏


點評

    TOP Posted: 01-28 14:02 #465樓 引用 | 點評
    恒琴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994
    威望:100 點
    金錢:1170 USD
    貢獻:20000 點
    註冊:2023-12-26

    1024
    TOP Posted: 01-28 14:03 #466樓 引用 | 點評
    冰瞳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845
    威望:115 點
    金錢:895 USD
    貢獻:99999 點
    註冊:2020-02-0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8 14:09 #467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1
            1979年12月10日晚6时,民众开始向扶轮社公园出发,黄信介陪同高雄警备司令长官到达游行现场。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有人袭击警备司令,并且将他的军帽击落。警备司令一怒之下完全改变政策,下令封闭公园,并且下令镇暴部队开始行动。
            施明德并没有屈服,他继续率领游行群众改道,到底一个空旷处停了下来,民众多手持火把,象征普世人权之光照耀。黄信介,吕秀莲等人开始发表演讲。
            镇暴部队开始将集会民众包围了起来,黄信介开始和现场指挥官进行协商。
            晚8时,镇暴车开始冒出白烟,民众开始骚动,此时施明德等组织者开始呼吁民众退回服务处,但是场面已经开始失控。民众开始和镇暴部队发生冲突,事态向着暴力事件方向恶化。
            镇暴部队开始发射催泪弹,并以大棒击打现场民众。民众则以棍棒,石块等回击。事态已经成为暴力事件。军警开始加大镇压力度,民众开始逃散。
            1979年12月11日,国民党高层决定大举抓捕党外人士。
            报纸开始一面倒地造势宣传,各种丑化党外人士的宣传材料,在报纸以新闻的名义发表,学校里的同学们也接受了这些教育。

            美丽岛大审判和林宅血案

            国民党开始利用美丽岛事件网罗编造罪名,抓捕党外政治人士。比如,林义雄议员,根本没有参与过美丽岛游行,仅仅是因为他是美丽岛杂志社的成员,也遭到了逮捕。
            1979年2月20日,国民党警备总司令部以“叛乱罪”起诉黄信介,施明德,林义雄,吕秀莲等八人。根据当时的法律,叛乱罪是可以判处死刑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张照片,被捕的八个人中,大多神情肃穆,而施明德本人则面带微笑,他似乎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林义雄的老母亲,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民妇,她是林家的童养媳。年青的时候就受了寡,她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大,并且教导他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家里一定尽力供养他们读大学。
            林义雄长大之后,变成一个有声望的律师,成为一个有幸福家庭的成功人士。老妈妈心里一定是感到欣慰的,但是突然一夜之间,发生这样的剧变,心里的伤痛和惊骇,可想而知。
            林义雄被捕入狱之后,遭到了国民党的酷刑毒打,林家妈妈更是悲伤难关。
            1980年2月27日,林义雄的妻子联系了在日本的国际特赦组织的机构,试图寻求救援。
            1980年2月28日,林义雄的妻子来监狱探视她的丈夫,她躲过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
            1980年2月28日,林宅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血案,林义雄的老母亲,他两个六岁的双胞胎女儿都被歹徒杀死,他的大女儿身中六刀,在抢救之后,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
            台湾长老会出面购买了林家的凶宅,林家母女去了美国。
            这桩兽行惨案,至今没有破获,这里有一个事实是,蒋经国的情治特工是24小时包围监控林宅的。国民党当局声称不知情,你信么?
            林宅血案的消息,震撼了当时台湾岛内外的社会。许多原本并不关心政治的台湾人,开始感到自己有道德上的义务,关心台湾的社会公义。他们开始对党外运动和台湾的人权运动开始产生表示出支持,甚至自己开始投入。他们对蒋经国政府及其白色恐怖统治手段感到恶心和鄙视。
            有一批无畏的勇士们,他们站了出来,他们用他们的行为,向白色恐怖发出了挑战,他们是美丽岛案件的辩护律师团。
            这一批律师,日后成为党外政治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一个人,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民选的非国民党籍总统,他的名字叫陈水扁。为了显示亲和力,赢得选民的认同和支持,陈水扁常以“阿扁”的名字出现在文字报道中。
            1950年,陈水扁出生于台南乡下,他自小家境非常贫寒。
            阿扁这娃家里穷,但是他读书用功,功课一直很好。
            1970年,陈水扁考入了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这娃在大学学习还是非常好,获得各种奖学金。大三的时候,陈水扁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他是那一届考试的第一名。
            陈水扁开始追求一个中学时代的学妹,那学妹家境富裕,两人家庭背景悬殊。学妹的家长最初不满意这件事情,但是那个小姑娘还是答应嫁给了这个青年才俊。
            1975年,陈水扁和吴淑珍结婚了。
            1976年,陈水扁在岳父出资资助下,开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而且一女一子先后出生。
            到这个时候,陈水扁就像当年的林义雄一样,有着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
            美丽岛事件爆发之后,一位台大法律系的前辈师兄找到了陈水扁,他是美丽岛被告们的总揽律师,他希望陈水扁扁能够加入到辩护团队里来。
            这个要求让陈水扁陷入了困境,要冒险去维护司法公义么?
            陈水扁的妻子告诉他,应该去,应该为维护人权发出声音。
            岛内社会舆论和国际社会开始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
            1980年3月,美丽岛案件进入司法审判,这一次审判,是国民党统治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允许岛内新闻记者刊载被告及辩护律师陈词的审判。
            在美丽岛事件发生之后,台湾岛内的新闻报道,基本是宣传材料性质的,比如,反复出现莫名其妙无知生有的“台独”。国民党所控制的各报纸,包括中国时报,都将美丽岛事件说成是“台独”运动,问题是,有事实依据么?新闻难道真的可以像宣传材料那样自己创造么?
            美丽岛事件审判结果如下,八个被告“叛乱罪”全部被宣判有罪。其中施明德被判处无期徒刑,黄信介被判处14年徒刑,其余六人均被判处12年徒刑。
            1980年4月,第二批审判开始,33名美丽岛杂志相关的人员,被判处两年到六年的徒刑。
            第三批审判是十位台湾长老会的牧师和长老们,他们因为窝藏帮助施明德而遭到起诉,被判处两年到七年的徒刑,其中刑期最长的是台湾长老会的总秘书长。
            美丽岛事件和美丽岛审判,以及林门血案,改变了台湾的历史走向。
            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关注台湾的人权和自由民主问题,开始对国民党政府产生不满。
            美丽岛审判中许多事件相关人,日后都是台湾政界曾经或者任然在活跃的人物。比如当时的国民党新闻局长宋楚瑜,台湾省省主席林洋港。
            美丽岛事件发生时,正在美国留学的马英九所主编的杂志,高调抨击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并且称美丽岛事件是“逆流”,“丑剧”。
            美丽岛事件的被告辩护团的十五个律师,开始成为台湾党外势力的领袖人物,他们会推动台湾党外势力争取自由,人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38
    TOP Posted: 01-28 17:26 #468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2

            党外势力重组和陈文成命案

            美丽岛事件对党外政治力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5位重量级的党外领袖人物被捕入狱,包括美丽岛杂志在内有十五份出版物被封闭停刊。
            美丽岛事件发生之后,台湾岛内报纸一面倒的关于事件发生过程,以及被捕人士的宣传材料性质的报道,使得当时台湾岛内许多读者对党外人士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些人就是打砸的暴民嘛,还居然阴谋策划台湾独立!
            但是美丽岛大审判,为党外政治群体带来了挽回形象的机会。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大批外国媒体到达了台湾,追踪报道这起台湾罕见的以争取自由人权为诉求的大案子。他们所发出的新闻报道,为美丽岛案的受审者在国际社会,呈现了一个公正客观的形象。
            在美丽岛事件之前,党外势力一直有着两派不同的主张,激进路线主张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走街头抗争路线,向国民党发出抗议,争取赢得社会的关注和同情,打开自由人权的道路。稳健的一派则认为应该走议会选举路线,通过议会里的抗争,去改变台湾的政治体制。
            从美丽岛事件之后一直到1986年,党外势力的抗争回归到了稳健的议会路线道路。
            康宁详成为美丽岛事件之后党外势力的一个领袖人物,他一直主张“平衡渐进”路线,反对激进的街头群众运动抗战,在一批激进的领袖们被捕之后,他的声音成为了党外的主流。
            1980年6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将在1980年12月举行大选。
            一方面,在1978年12月的时候,美国宣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当时蒋经国宣布停止选举,这一次1980年12月的大选,中间一大部分选举,就是恢复1978年中止的那些选举。
            另一方面,国民党宣布立法院和国民大会的席位,从1978年的120席,增加到了1980年大选的204席。国民党政府解释说,这个席位的增加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台湾人口增加了,另一个则是许多国大代表已经老化了,或者去世了。
            这国民大会是啥啊?就是当年1946年的时候,中华民国选举的那一次啦。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那些跟随着逃亡到台湾的国大代表们,就那么一直作着“国大代表”。这么多年过去,有人去世,正常的啦。这个“万年国代”现象,也算是当时台湾政界中的一朵奇葩。
            美丽岛事件使得台湾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大为增加,同时对党外势力的同情者也增加了,党外政治人物决定全力以赴,争取这一场选战。陈水扁,谢长廷等美丽岛辩护团的律师们也已经因为那场大审判,而加入了党外政治活动。
            在选举开始前几个礼拜,国民党开始了对党外参选的打压和人身骚扰和威胁,并且压制了许多党外人士发言的机会。
            但是1980年的这场选举投票开始以后,党外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干净的选举,一场公平的选举。国民党当然也这么认为的啦,嘿嘿。
            这一场选举并没有出现以往经常出现的指控计票作弊啦,贿选啦等争议,这是罕见的一场干净的选举。
            在立法院的97个席位竞争中,国民党赢得了80%的席位,在国民大会的席位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了83%的席位。
            考虑到许多党外人士已经被捕,党外人士在1980年这场大选中,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的。
            在这场大选中,党外人士已经开始开始以一种合一的合法组织的面目,向社会呈现自己,推广自己。
            比如,在立法院投票选举开始之前,康宁详召开了一场记者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康宁详公报了一个三十一人的候选人名单,向社会各界推荐他们。
            最后的选举结果出来,绝大多数党外助选团所推荐的都获选了。而一些老资历的,非国民党籍政治人物,没有在这个推荐名单上,却全部落选。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台湾的选民当中,党外势力的支持者,也已经开始发展出了一些现代竞选中的政党意识,他们似乎也把党外助选团当作一个政党来看待。
            陈水扁和谢长廷都成功当选台北市议员,标准着美丽岛律师团这一个群体开始正式步入政界。
            美丽岛事件中被捕入狱的一批政治人物的妻子们,也打出了“代夫出征”的旗号,她们也有两人当选,黄信介的一个弟弟也成功当选,让我们看到支持者们对入狱政治人物的同情和忠诚。
            这是1980年1月间的事情。
            1981年5月,陈文成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台湾探亲,他本是台湾去美国的留学生,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陈文成是一个精算师,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陈文成已经是一个美国人,但是他依旧关心台湾的社会状况,在美国的时候,他曾经写支票,捐款资助美丽岛杂志。
            1981年7月2日早上,台湾警备司令部秘密约谈陈文成。当天晚上陈文成到朋友家作客,相谈甚欢,直到深夜才离开。
            1981年7月3日早上,有人在台湾大学图书馆外的草地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卡耐基梅陇的陈文成同事狄格路教授和曾经担任过验尸官的病理学者威契特博士来到台湾协助此案,威契特博士曾经出任过许多美国大案件的顾问,他也是之后台湾总统大选“319枪击案”后,应邀来进行独立调查的外国顾问之一。
            狄格路说,他在台湾的调查,不能消除他对于中华民国政府的某些部门可能涉及陈文成死亡案的看法。他说,他不能够说台湾政府介入了此案,但是台湾政府的处理方式前后不一致,让人觉得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了此案。
            威契特博士在美国法医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他认为陈文成案是一期谋杀案,陈文成是在神智不清的状态下被人抛下楼的。
            台湾警备司令部最初称,陈文成是“畏罪自杀”,但是之后又改变了说法,警备司令部拒绝说明“畏罪”中的罪,是什么罪。
            陈文成命案,让人有理由怀疑,台湾情治部门在美国对华人社区进行了特务监控。
            这个案子不仅在台湾岛内引起舆论的关注,而且在美国媒体上被广泛报道,美国国会成立委员会,开始调查台湾特务在美国的活动。
            迫于社会和国际压力,国民党政府开始调整了政府的制度和政策。从此情治部门不能再任意约谈任何人,同时台湾宣布取消海外黑名单制度。
            陈文成命案,至今是一个悬案,没有被侦破。
            陈文成付出了个人的生命,这样沉重的代价之后,国民党政府白色恐怖的制度,又松动了一些。
            蒋经国的改革努力
            1950年代到蒋经国去世之前的国民党,被汉学者们称作“准列宁主义”党Quasi-Lenist或者列宁主义党,是有其合理性的。
            孙中山晚年得到苏联的扶植,开始重组国民党,预备大革命。鲍罗廷所重建的国民党,本来就是列宁主义苏联模式的国民党,但是到了蒋介石背叛大革命之后,这个国民党变的开始四不像了。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蒋经国开始组建情治体系和政工体系,国民党又恢复归向整体的列宁主义政党模式。
            我们可以从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民党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台湾的社会状况,看到台湾和苏联的许多相似之处,明显的区别是,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三民主义。
            国民党凌驾于政府之上,并且和政府是互联在一起的。国民党的主席和国家的总统由同一个人担任,国民党的中常委类似苏共的政治局一样,由政府的首脑级别官员组成。
            国民党的组织设置,也是和极权主义的列宁主义政党相似的,国民党控制了台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军队里,有一套监视管理职能的政工干部体系;国民党中央的下属各级分支机构,不仅是深入到各级政府内部,而且深入到台湾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社会组织。
            维系国民党独裁专治的有三个要素,
            1. 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灌输,以及教育和舆论新闻的管控。
            2. 蒋介石父子个人的声望,个人魅力,以及效忠于蒋介石父子个人的大陆人以及他们的下一代。
            3. 监控军队,政府和社会的情治特工体系。
            在这种体制下,蒋介石父子个人,作为党的领袖,他们的个人作用是非常大的。
            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国民党也在演变发展,应对环境的变化而作出了调整。
            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蒋经国去世,他领导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2
    TOP Posted: 01-28 17:28 #469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3
            蒋经国所作的改革,有几个里程碑式的关键点,1972年,国民党开始在台湾通过选举补充正在老化,死去的国民大会代表议员;1985年,蒋经国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表示自己是台湾人,总统依据中华民国宪法选举产生,他从没有考虑过由蒋家成员继任总统;1986年,接受民进党成为反对党;1987年,结束军事戒严令;1988年,修改公民言论和结社方面的法律,承认公民自由组织政党的权力,承认公民自由办报的权力。
            我们接下来可以回顾一下从1970年开始到王升离台之间的蒋经国的改革之路。
            1973年,蒋经国出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开始大规模撤除蒋介石时代的官员。
            大批的台湾省籍人才被蒋经国提拔进党务,政府和军队部门,有一些还被提拔到高层。这个现行,被人称作“台湾化”。
            蒋经国将本省人提拔进统治体系内的举动,从70年代初,他在纽约遇刺归来之后就开始了。
            1973年的时候,国民党中常委中已经有三个人是本省籍人士。这一个进程一直在渐渐地进行着,到1988年的时候,国民党中常委31个委员中已经有16个是本省籍人士。
            台湾化进程可以看作蒋经国通过权力分享,在道义上合法化国民党统治,消除外来政权的形象。而这些台湾本省人的高层人士,普遍对自由民主价值观持同情立场。
            在蒋经国提拔本省籍人士,缓和族群对立努力的同时,蒋经国也采取了加强情治特工体系的措施。
            1979年1月,台北一个大楼里成立了一个新的神秘机构,对外称作“刘少康办公室”,它的首脑是总政治主任,王升上将。
            王升从蒋经国在江西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服务于蒋经国,是他培养和倚重的干将。
            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稳定金融和物价,展开“打老虎”运动,王升是当时蒋经国最为得力的手下。王升和他统领的三千多个年青人,忠诚无畏地执行着蒋经国的指令。
            1949年大陆局势恶化,国民党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王升向蒋介石自告奋勇,率领他的手下去了成都,他要在四川进行游击战,和共产党进行拼死周旋。
            蒋介石下令王升飞来台湾,王升留在四川的下属中,有许多人,历经艰辛,通过缅甸,辗转逃到了台湾。
            在台湾,王升进入蒋经国新组建的情治体系,他和有着“高雄屠夫”恶名的彭孟缉密切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匪谍”清洗工作,开始在台湾展现其才干。
            王升在军队中抓捕处决了一大批“通共”的将领和军官,他的工作成绩,获得了蒋家父子的赏识。
            王升的导师蒋经国交给王升一个重要的任何,在台湾兴建“救国团”,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年青人,将成为情治体系有力的辅助力量。
            1955年,王升出任“政工干部学校”校长,这是蒋经国在1951年创立,培训忠诚能干的政工干部的学校,地位很重要啦,你懂的。
            此后王升开始进入军队政工特务体系,成为名义上的第二号人物。
            1979年1月成立的“刘少康办公室”,人员涉及到国家安全局,外交部,新闻局,警备司令部,调查局。国民党体制内的党,政,军各方面的情治人员,都包罗其中。王升上将已经隐然成为小蒋经国,党内和坊间开始流传王升要接班的消息,有人开始称这个刘少康办公室为“太上中常委”。
            蒋经国时代的统治,本来是特务制度统治,又缺乏自由公开的新闻渠道,各种政治八卦谣言出现,可以理解的啦。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蒋经国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开始衰退,但是接班人的计划,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显明。
            王升作了一件事情,他飞往美国,和美国方面进行了接触,和CIA进行商谈,讨论蒋经国的接班人事宜,希望美国能够支持他作为一个候选人。
            这个商谈是秘密的,而且未经授权的,因为蒋经国事前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后王升也没有向蒋经国报告过。但是,蒋经国还是透过别的渠道,知道了王升和美国方面进行接触的事情。
            1983年5月,蒋经国宣布解散“刘少康办公室”,同时免去王升总政治部主任职务。
            蒋经国和王升的矛盾开始公开化,王升被派往南美国家巴拉圭出任大使,远离了权力中心。

            蒋孝武和江南命案

            蒋孝武小时候,不像哥哥蒋孝文一样被祖父和父亲寄予厚望。
            但是这孩子从小一样飞扬跋扈,而且学校里的学业非常差。所幸的是,蒋孝武倒没有像哥哥一样喜欢玩枪,玩酒驾。
            家里把这娃送进军校,他不仅视校规军纪若无物,甚至敢于公然辱骂教官。
            家里又觉得,这孩子这样品行顽劣,是因为祖父和父亲的背景问题,如果把他送到国外,蒋孝武离开了蒋家统治的台湾,应该会改过向善。
            1967年,蒋孝武去了德国,出国期间,他结婚了,育有一儿一女,之后又离婚了。
            1970年,蒋孝武回到了台湾。回到台湾之后,蒋孝武依旧嚣张跋扈,而且喜欢和“道上”的兄弟们交往。
            蒋孝武有两个职位,他在社会上的身份,是一家党产企业的董事长。在党内,他是总统助手,情治部门的特工每天向蒋孝武作报告,蒋孝武整理过之后,每周向蒋经国作报告。
            江南本名刘宜良,他曾经受训于台湾的“政工干部学校”,江南是他的笔名。
            1967年,江南受台湾报纸的派遣,去美国作记者,之后他归化成为美国公民,居住在加州。
            1983年开始,江南写的“蒋经国传”开始在加州的一份中文报纸上进行连载,一时间引起不少在美华人读者的关注。
            江南原本是国民党的情治人员,他的老长官开始和他联系,希望购买蒋经国传的版权,江南拒绝了。
            1984年8月,竹联帮总堂主陈启礼率领手下两名弟兄前往美国,他们去执行一项爱国使命,刺杀江南。不仅陈启礼认为自己是在执行爱国使命,台湾的情治部门长官也告诉他这是一起爱国使命。
            曾经的同谋之一,日后出狱,脱离竹联帮经营自己的企业。他回归当年所犯的罪行的时候说,在那种教育下,没有拒绝和思考的能力,所以当我们去作的时候,我们很坦然,我们觉得我们作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一点点内疚,没有一点点觉得是不对的。
            去美国执行这次暗杀使命的时候,他35岁。
            1984年10月15日,江南在停车场被杀手开枪暗杀。
            1984年11月,台湾岛内开始一清专案扫黑行动,各地竹联帮堂口被扫,陈启礼和江南命案同伙被捕入狱。
            1985年3月1日,陈启礼的朋友白狼在美国出席华人社区座谈会,当众讲述江南谋生案的发生经过,然后说江南命案的元凶是蒋孝武,白狼声称他掌握有录音带。
            白狼是外省挂竹联帮的创始元老,在移民美国之前曾经担任竹联帮总护法。在美国出狱之后,白狼在中国大陆经商发展。白狼并且成立“中华统一促进党”,自任党总裁,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中国。
            回顾当年的往事,白狼说,国民党连帮派都不如,帮派至少有讲点道义,国民党却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白狼并且说,陈启礼交给他保管,保命用的录音材料里,并没有蒋孝武。他自己瞎编,牵扯出蒋孝武,是要把事情搞大,保住陈启礼的性命。
            当时在当时,白狼在公众场合所披露的案情,使得美国国内舆论哗然。一个美国国民,居然在美国本土,被台湾情治部门派人暗杀了,这太离谱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3
    TOP Posted: 01-28 17:29 #470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4
            有日裔国会议员指责当时的里根总统说,里根总统对维护美国亚裔权益的事业所作的努力,不能令人满意。
            美国开始对台湾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国民党政府交出江南案元凶。
            在此前的1984年11月,蒋经国已经下令执行“一清专案”运动。1985年1月,蒋经国已经下令逮捕军事情报局局长,副局长和一个副处长。
            1985年5月,蒋经国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蒋经国说,未来台湾的总统,将依据中华民国宪法选举产生,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由蒋家成员接任。
            1985年7月,蒋经国下令取消“军事情报局”编制。同时下令,此后情治机构出现首脑空缺,由军事将领担任,不再提拔任何情治体系人员,参谋总长郝伯村将军,担任情治体系首脑。
            在失去了王升之后,国民党情治体系再次遭到重大打击。
            1985年12月,在纪念中华民国宪法颁布的纪念会上,蒋经国再一次公开表态,他不会允许蒋家的成员,或者军人称为继承者。
            作为独裁者的蒋经国,此时已经明确表示,蒋家王朝,到此结束。
            蒋孝武被派往新加坡工作,远离了权力中心和是非中心。

            亚洲第三波浪潮汹涌

            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葡萄牙独裁政府崩溃瓦解。
            1975年,西班牙强人佛朗哥元帅去世,西班牙回归君主立宪,走向现代民主。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由此而且,波涛汹涌。
            1986年2月,菲律宾举行了总统选举,选举过程爆发出当局作弊的丑闻,菲律宾国内外舆论大加指责。
            一批年青的军官,阴谋策划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作弊的独裁者,军事强人马科斯总统。
            青年军官们哗变的阴谋泄露,菲律宾当局开始抓捕这批青年军官,军官们开始逃亡。年青军官恩里找到副参谋长拉莫斯将军,向他表达了自己发动政变,推翻马科斯独裁暴政的愿望,拉莫斯将军愿意加入到他的事业中来。
            之后,抱定必死觉悟的恩里来,跑去寻找菲律宾总主教辛海棉进行忏悔。恩里来的诉求,得到了辛海棉的同情。
            1986年2月22日,晚上六点半左右,拉莫斯将军和恩里来占据了一个兵营,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拉莫斯将军呼吁马科斯放弃权力,尊重大选结果。拉马斯和恩里来宣布不再效忠于马科斯政府,要以武力作抗争,恩里来宣称要死战到底。
            1986年2月22日,晚上九点,辛海棉总主教发表广播讲话,号召民众去兵营提供精神和食物上的帮助,表达对拉莫斯等反叛军人的支持。
            1986年2月23日,奇葩的一幕出现啦。数以十万计的菲律宾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欢笑热闹,搞的和大嘉年华节狂欢一样。神父和修女们带着大家祷告,歌手艺人们为大家进行演唱和表演。大家涌向兵营,用自己的身体包围住了兵营。同时有更多人向马尼拉涌入,这场黄色革命,据说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两百万人上街。
            菲律宾军队要求民众让道,民众拒绝了,菲律宾军队的坦克撤退了。
            忠诚于马科斯的三千多年青军官在总统府外振臂高呼,马科斯,马科斯!表达他们愿望为马科斯奋战的决心。
            菲律宾的军方开始出现分裂,国防部长倒戈,加入叛军阵营,同时菲律宾情治部门也加入了叛军阵营。
            美国开始介入调停,劝说马科斯退位,并且愿意提供政治庇护。
            1986年2月25日下午,马科斯总统和恩里来通电话,要求保证他一家人的安全,以及他随员的安全,他们愿意离开菲律宾。
            1986年2月25日晚,马科斯一家人乘坐美国空军飞机,从菲律宾美军基地逃亡美国,结束了他的独裁统治。
            这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人民力量革命,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美国有节目主持人说,俺们美国人老喜欢吹我们教会了菲律宾人民主,今晚,菲律宾人在教导全世界!
            人民力量革命,成为1980年代兴起的第三波民主浪潮在亚洲的第一起案例,它扩散波及到了韩国和台湾。因为上街的百姓中,有许多阿基诺夫人的支持者,手舞着黄丝带,以示纪念1983年,在马尼拉机场被暗杀的反对派领袖阿基诺先生,也有人称其作黄色革命。
            1986年10月,蒋经国接受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木Catherine Gramha采访,蒋经国称,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1986年1月,汉城(首尔)国立大学的一名民主学生领袖,被情治部门酷刑折磨致死。
            1986年5月18日,这个杀人的罪行消息泄露,韩国的天主教神父追求正义联盟CPJA决定在1986年6月10日举行大规模游行抗议运动。
            韩国延世大学的学生们率先发起了抗议活动,他们占据了大学校园。在和镇暴警察的对抗中,6月9日,一位大学生被催泪弹击中,生命垂危。这个消息传遍了韩国各地,民众群情激奋。
            1986年6月10日开始,韩国各地数以十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表达他们的抗议,要求结束军政府统治,举行公投修改宪法,恢复总统和议会的大选。这就是轰轰烈烈的韩国六月民主运动的起源。
            6月18日,运动再度升级,这一天,有超过一百五十万民众涌上街头,发出他们对于宪政民主的呼声。甚至连一向怎么参与政治活动的企业白领们,这一天,也走上了街头。他们开始抛撒厕所里用的手纸,表达他们对军政府的鄙夷和唾弃。
            6月26日,大韩民国全民和平大进军发动,超过一百万民众向韩国政府进发,表达他们要求民主宪政的呼声。
            这一次六月民主运动中,韩国军政府表现出了克制和冷静,1980年光州事件那样的惨祸没有再发生。
            1986年6月29日,韩国政府发表宣言,接受社会民主诉求,释放反对党领袖人物。
            此后经过全民公投,韩国通过了第六共和国宪法,当年12月,公正而透明的选举在韩国展开,大韩民国正式进入第六共和国时代。
            1986年7月,蒋经国任命一位文官出任国防部长。这是国民党统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先例,这个或许可以解读为,蒋经国在努力改革台湾,带领台湾走向现代民主文明。
            1986年11月,党外人士组织成立“民主进步党”。蒋经国虽然不承认其为合法政党,但是却表示出了克制与冷静,没有对民进党人采取暴力镇压措施。
            1987年7月,蒋经国宣布废除军事戒严状态。之后国民党当局修改法律,承认公民自由组织政党和办报合法。在之后,台湾当局允许外省籍人士返回中国大陆探亲,许多隔着台湾海峡离散多年的亲人们得以重见。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作为一个独裁者,蒋经国开创了台湾的白色恐怖制度,但是在晚年的时候,他自己又逐步改革,使得台湾政治,向现代文明靠近了。蒋经国自己结束了自己开创的党禁和报禁,这是他对台湾自由民主化最明显的贡献。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之后,1989年4月,蒋孝文去世,1991年7月,蒋孝武去世。
            蒋经国最小的儿子蒋孝勇,相对没有什么明显恶劣的品行,他也无心于政治。他曾经是国民党党产企业的董事长,蒋经国去世之后,蒋孝勇移民加拿大,归化成为加拿大人。1996年,蒋孝勇去世,得年48岁。
            蒋经国有一个女儿,自从她去了美国之后,基本就不回来了。她连蒋经国的总统就职典礼都没有回来参加过。蒋经国去世之后,女儿回台湾来参加了告别仪式。
            这个女儿和她的哥哥和弟弟们不一样,她小时候表现的相对平民化的多,也善良的多。
            一个人长大之后的政治选择,人生事业发展,是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但是一个孩子在少年时候的品格素质,他的举止行为,则是父母养育管教的责任。
            我们必须说,从儿子们的青少年期表现来说,蒋经国是一个显然的失败者。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4
    TOP Posted: 01-28 17:29 #471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5

            党外势力走向民主进步党

            1981年大选结果,党外势力获得很不错的成绩,大家继续群策群立继续推进党外的自由民主事业。在这个事情,康宁详是党外势力的领袖人物,而在他身后,则有一位大家都尊敬的党外前辈,大家尊称他作“费老”。
            1916年,费希平出生于奉天省辽中县。
            费希平从国立北平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之后,遇到了中日战争爆发,这娃热血沸腾,投笔从戎,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费希平在武汉会战之后,受上峰派遣,进入河北省以游击战的方式,和日军周旋。
            1949年,费希平跟随国民党政府逃亡到了台湾。
            1960年,雷正案爆发,费希平在立法院上质问行政院长陈诚,要求释放雷震。他因此被国民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停止党员身份一年,之后他再没有注册恢复国民党党籍,成为党外人士。
            1979年12月,美丽岛事件爆发,费希平开始关注这批年青的党外人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1980年12月大选,凡是有美丽岛案被捕入狱的政治犯的家属参选,他必定到场助选。
            费希平向往自由和民主,他虽然在这批党外人士中属于前辈,但是在组织政党的问题上,他还倍儿激进,嘿嘿。
            1982年2月,费希平代表党外人士,发表了一个宣言,叫作“公共政治观点宣言”。在这份宣言里,有两条主要的内容是大胆的,而且直接挑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
            1. 台湾的未来,应该由台湾岛的居民们来决定。
            2. 戒严令和戡乱条例必需废除;报禁和党禁必需废除;立法院进行从新选举。
            这批党外人士,到这个时候,越来越像一个政党在集体行动啦。
            接下来的发展,党外助选团就开始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派系,一个是以康宁详为首的稳健温和派;另一派则相对激进,他们是以美丽岛刑囚家属和律师团为主,这是日后美丽岛系的起源;在这个时候,这是两个主要的派系。新兴起的,是来自台湾南部的一批党外人士,他们更为激进,他们倾向于直接的抗争,街头的运动,向国民党现行体系发起挑战,而不是在体系内进行讨价还价。他们关怀社会草根阶层的利益,他们对社会正义有着强烈的诉求。这一批人是日后新潮流系的起源,他们当时人数还很少。
            这三个不同派系之间的分歧和争执,使得选民们出现了困惑。
            1983年的立法院选举,党外势力遭遇了大败。在75个席位的争夺中,国民党横扫63席,而党外助选团的候选人只获得了6个席位。
            党外人士们意识到,为了整合党外势力,成立一个更为正式的组织,是有必要的。
            1984年9月,党外公共政策研究会在台北成立,费希平出任理事长。
            这个公政会,将在平常整合大家的分歧,像一个政党管理机构一样运作,免得到选举前大家再吵吵闹闹。出于竞选策略的考虑,公政会喊出了一个“人民自决权”的外交原则,很显然啦,不论是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还是大陆的中国当局,对这个原则都将感到很不满意的啦,你懂的。但是这个原则,却大大增加了公政会在台湾民众中的支持度,嘿嘿。
            公正会在这个时候喊出这个口号,是内部讨论之后的选举策略。至少在这个时候,台独并没有出现过,而且费希平这些人更是坚定的统派。
            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党外公政会称作“半政党”。
            1985年11月的地方选举,公政会的候选人们在各地获得胜利,台北市议会所有候选人全部胜选。
            1986年3月,公政会在屏东开始了第一个分支机构,并且宣称将在两个月内,在台湾岛各地再开设十五处分支机构。
            国民党当局要求公政会停止扩张,否则将予以取缔。公政会人士发起街头抗议行动,要求废除戒严令。
            一批中间地位的大学教授们开始出面调解国民党当局和公证会之间的冲突,双方各自作出了妥协让步。
            1986年3月,国民党允许“党外公政会”开始分支机构,但是必需去掉“党外”字样。
            国民党此时表现得如此克制冷静,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可能的因素,
            蒋经国本人愿意改变强硬路线,以较温和的方式应对反对势力。
            另一方面,国民党此时也处在内外忙乱的时刻。在这个时候,1985年爆发的“十信”案丑闻余波未消,民众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金融监管无能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国民党内部正忙着讨论蒋经国的继承人计划,虽然这次的讨论,最终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当时正忙着嘛。
            1986年9月28日,党外人士在台北圆山酒店开会,讨论年底选举的候选人推荐名单。
            朱高正突然跳出来,鼓噪大家组党,他说,还在搞什么筹备组党,当年雷震筹组了半天,还没组党呢,就已经鸡仔鸟仔抓到不剩半只啦。组党靠勇气和决心,我正式建议,今天就宣布组党!大家当场确定了民主进步党的名字。
            朱高正的这个突然而大胆的提议,居然得到全场人士的热烈响应,大家当场确定了民主进步党的名字,民进党就此基本算成立啦。
            朱高正,也算台湾政坛一朵璀璨的奇葩哦。
            1977年,朱高正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之后他去德国留学,获得哲学博士之后回到了台湾。他是研究康德的专家,还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他还在中国大陆研究很多家。
            朱高正号称“国会战神”,以“暴力问政”而闻名台湾,他当议员的时候,是很出风头的,常上电视新闻。
            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在议会流血,胜过在街头流血。
            朱高政开创了在议会里大打出手的台湾议会奇特而丑陋的传统,并且一打而不可收,有打人,也有被人打啦。
            朱高政后来脱离民进党,自组政党不成功,又投入新党,再被新党开除,1997年之后,就没有再在任何选战中获胜。
            之后,朱高正写作之余,热心于爱国事业,积极鼓吹两岸统一。对中国大陆经济政治高度评价,并且常常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进行讲学。
            1986年11月10日,132位党外人士代表在台北一个酒店里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纲,党章,并且选举了干部,美丽岛案辩护律师江鹏坚当选首任民进党主席,费希平以一票之差败选。
            这次大会,还确定了1986年12月选举的42个参选人。
            民进党在这个时候成立,是非法的行为。党外人士们,迈出了大胆的一步。这一步,标志着台湾反对势力对国民党的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6
    TOP Posted: 01-28 17:30 #472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6

            台湾本土化运动之前的台湾文化

            在蒋经国时代,政府军队里的本土化已经开始了,大批的本省籍人士被提拔进入体系内,并且获得了升迁。但是文化方面的本土化,则是要到1990年代之后才开始得到自由的发展。
            在两蒋王朝的白色恐怖时期,有着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白色恐怖时期,教育和文化政策,都奉行的是大中华主义,就有些类似秦始皇的书同文那一些啦,你懂的。台湾本省人在日治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生活习俗遭到打压,台湾本省人的母语,日语,客家话,台语,原住民语言都遭到歧视和打压。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存在着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本土的文化遭到压制,许多文化传统就此消亡。
            而汉文化在台湾,在两蒋时期,也受到很多的限制。因言获罪的恐惧,一直威胁着台湾的文化人。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政府对文化人士的迫害,和同一时期的中国有着两个明显的不同。
            一个是国民党就是个文章上的批判,加上逮捕坐牢,比起整风运动模式的群众大会批判,技术含量低的多,嘿嘿。
            第二个是国民党的批判,并不涉及传统人伦,相反,国民党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反而在是倡导传统伦理,这和中国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完全不同的一点。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四郎探母,这是国剧(京剧)里的一个著名剧本。讲述的故事是,宋国的杨四郎,战败被俘,归降了辽国,日后成为了辽国的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知道自己的母亲佘太君率领杨家将出征,他要偷渡国境,去看望自己思念的妈妈。辽国公主知道了这个隐情,帮助杨四郎取得了辽国令箭。杨四郎夜防宋营,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母子重聚。第二天黎明,四郎返回辽营。事情被萧太后得知,萧太后要将四郎问斩,公主求情,四郎得赦免。
            四郎探母这个剧目,在台湾遭到禁演,当局担心会扰乱军中的士气。
            中国文革时期,也禁演并且批判了这个剧目,批判的理由是,这是叛徒文艺,完全没有立场嘛。
            白色恐怖时代,盛行的是爱国文艺,反共文艺和思乡文艺。这里的乡是败退去台湾的外省人的故乡,中国大陆,再有就是国剧那些的传统剧目。
            1960年代以后,电影业兴起。中华民国政府开办了电影公司,倡导健康写实的创作路线,拍摄励志向上的宣教电影。比如当时市场票房很成功的电影,家在台北。
            故事是说,主人公吴大任,去美国留学之后在当地工作生活。他和一群台湾留学生一起回台湾游玩探亲,电影讲述的就是他们在台湾的故事。
            吴大任回到台北家里之后,对原配的妻子非常冷漠。父亲和弟弟对他的表现都非常的不满,吴大任和妻子在西餐厅摊牌,他想离婚,他在美国已经有了女朋友。后来吴大任去南部找到他多年的好朋友丁迟,希望丁迟能够帮助他离婚。丁迟愤怒地指责他说,夫妻关系就是道义!
            最后吴大任被妻子的贤淑善良所打动,改变了心意,他决定留在台湾过日子。
            唯一回美国去的,是一位举止轻浮的何范。何范回台湾这一次,还闪电结婚了,一个崇洋的漂亮女孩夏之霞和他结婚了,她想去美国。她的父亲看这个女婿是非常的不顺眼。
            在机场,夏之霞的前男朋友匆匆赶来送行,祝她幸福。夏之霞突然之间迷茫而不安起来,她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去美国?
            1960年代后期,香港的电影人开始到台湾来寻求发展,台湾的国语市场比香港大嘛,你懂的。
            他们带了一股新风气,左派电影导演李翰祥拍摄了一系列的古装电影,黄梅戏啦,西施啦那些的,很受欢迎,引领了一股武打片风潮。
            邵氏电影公司也到台湾来拓展业务,他们拍摄的“龙门客栈”,创造了台湾的票房纪录,从此武打电影在台湾一发而不可收。弹簧床啦,钢丝绳啦,那些高科技手段都带来啦,加上当时西方的蒙太奇手法,大侠们飞来飞去,观众们大呼过瘾。
            也是在1960年代后期,和武打片一样热潮持久了很久的另一类电影开始崛起,这就是纯情爱情文艺电影。
            琼瑶等人的通俗爱情小说,被翻拍成电影。长发飘啊飘,白裙摇啊啊。女的跑,男的追。然后还绕着树追来追去追不着,倍儿浪漫,还有慢动作哦,嘿嘿。
            电影引领时尚,五四以来的女学生短发,不流行啦。校园里,女生们长发飘逸成为了时尚,而且顶好的作派是,手里得拿着一叠书哦,这样才文艺浪漫嘛,你懂的。
            爱情小说,武侠小说,这些通俗文学作品开始流行。
            进入70年代,武侠和爱情依旧火爆,但是又开始出现了新的迹象。
            1970年代是中华民国外交上的多事之秋,联合国席位失去了,各邦交国也先后断交,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中华民国的宣教部门开始推出一系列爱国主义题材的战争电影,鼓舞民心。八百壮士啦,黄埔军魂啦,梅花啦,好多好多挺好看的打仗电影,都出来啦。
            其实真挺好看的哦,胡茵梦啦,张艾嘉啦,恬妞啦,都出现啦,包括演琼瑶电影出名的林青霞姐姐也加入了爱国电影啦。
            当然,宣教电影是以宣传教育为目的,历史事实依据上,就不能那么讲究啦,你懂的。
            比如,讲述张自忠将军故事的“英烈千秋”,就会出现了共军匪谍向日本军队提供张自忠将军情报这样的故事啦。
            蒋介石去世之后,中华民国实行大赦减刑,许多被捕入狱的文人们又出来啦,他们又开始了文学创作。
            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爱国文学,思乡文学,以及被官方不干涉的爱情文学和武侠文学之外,又出现了本土文学。
            作家们开始写作自己身边的事情,台湾本土所发生的故事,慢慢开始形成了风潮。
            出问题啦。余光中等知名爱国主义作家,开始大力批判,说这些人是“分离主义”。余光中甚至说,这些人写的那些,根本就是共产党的工农兵文学嘛!
            这顶红帽子一扣,在白色恐怖时代,那可是件骇人的指控。
            余光中还能有文学理论,他说这些描写台湾乡土生活的作家,是走的共产党延安文艺路线的道路。
            本土文学再次归于沉寂,要到1990年代之后,才开始再度崛起。
            在两蒋王朝时代,反倒是白先勇这一类的,走意识流,反五四文学传统,走内心独白,颓废路线啦,内心挣扎啦。他们不接触现实,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写作发展空间。
            历史发展到了1980年代,这个时候琼瑶的爱情片,长发也飘了快二十年啦,这一类的文学和电影热潮开始趋向平寂。
            写实主义的电影到了1980年代开始出现,形成了一股风潮,被称作新浪潮电影运动。
            新浪潮电影崛起的时代背景,是台湾经济转型期,党外势力争取自由民主势力壮大,国民党政府趋向理性和克制对待不同声音,台湾观众们开始不满足于看爱国片和爱情片啦。
            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是杨德昌和侯孝贤。
            美国留学生活背景的杨德昌,擅长拍摄城市中产阶层题材的电影,讲述这个社会转型期台湾人的感受,从不同的视角,去讲述这一个变化中的台湾城市生活。
            侯孝贤则偏重于草根乡土题材的电影,1983年,他拍摄了一部全部台语发音的电影,开始赢得了社会的名气和关注。
            侯孝贤拍摄现实主义乡村和城市小百姓生活题材的电影,在1980年代,是受到非常多的限制的。他真正开始爆发,赢得国际声誉,是1989年拍摄出的“悲情城市”。
            这部电影,超越了台湾传统的“爱国主义”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去讲述1945年之后,台湾小百姓生活的转变,他们的遭遇。凄美而悲情惆怅,身份认同的拷问,这部电影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观众看完或许会有这样的思考,1945年不会国语只会日语的人,真的是“奴性”么?他们自己真的有罪么?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7
    TOP Posted: 01-28 18:19 #473樓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200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247

            李登辉走向总统位置的道路

            1923年,李登辉出生于台北三芝庄,他的父亲是一个警察。警察在日本治理时代,是一个收入待遇不错,社会地位也挺不错的职位。
            和那个时候的许多人一样,李登辉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日本人。台湾从1895年之后就归属于日本天皇治下,所有的台湾人,从国籍来说,都是日本天皇的臣属。
            1936年,日本的台湾殖民地来了新任的总督,总督宣布将台湾“皇民化”。
            皇民化运动,是要把殖民地和日本本土一体化,使得台湾人和日本本土人一样,在行为举止规范,言语,思想价值观方面,全面日本化。
            1941年,皇民化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全民奉公会开始。台湾当局开始要求台湾人改用日本名字,齐唱国歌“君之代”,对日本天皇效忠。全民奉公运动中有一个举措,鼓励台湾人志愿参军,为天皇效忠。日本的皇民化运动是渐进式的,此时并没有在台湾采取征兵制,而是采用的志愿兵制度。
            此时还在读中学的李登辉改用了日文名字,岩里政男。李登辉的哥哥岩里武则志愿报名,参加了日本海军,后来战死在菲律宾战场。为日本天皇尽忠阵亡的岩里武则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这就是李登辉日后去靖国神社祭拜亡兄的起因。
            1943年,岩里政男以优异学业从高中毕业,他获取了奖学金,去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农业经济。
            李登辉日后说他选择学习农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他从小就看到台湾的农民乡亲们地位卑微,他同情他们的处境,他觉得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第二个是他中学时代的历史老师,老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向他科普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还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讲述了中国历史。少年的岩田政男希望能够学习农业,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和农业经济相结合的道路,能够改善台湾农村乡亲们的处境。
            在京都帝国大学里,岩田政男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同时他还阅读了许多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的书籍。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的思想,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他们主张吸收西方哲学和神学的概念,将这些概念注入东方文化传统,通过再解读的方式,重组东方的宗教和道德体系。
            1944年,美国轰炸机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岩田政男也志愿报名参加日本帝国陆军,加入了防空部队作战。
            1945年,日本天皇降伏。台湾被转交给中华民国统治。
            李登辉日后回忆说,日据时代,不能说日本人对台湾人没有歧视,他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也觉得日本将战败,台湾将会和日本切开,交给蒋介石统治。但是当这一天突然到来的时候,李登辉说,他当时顿时觉得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1946年,李登辉回到台湾,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日本人啦。
            李登辉转学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之后在1949年毕业。
            二二八事件发生的时候,李登辉正在台湾大学读书。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暴行,他开始对国民党产生了仇恨。李登辉有两个好朋友,就在这个时期被枪毙了。
            在大学期间,李登辉加入了台湾共产党。
            2002年,李登辉接受英文的台北时报采访的时候,他说,他一直强烈反共,因为他很清楚共产主义的理论。李登辉又解释说,他当年加入共产党,是出于对国民党的仇恨。
            研究者们一般认为,李登辉的思想体系形成,受日本初中级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岩田政男在京都帝国大学时代的大量阅读,并没有融入他日后的思想体系中去。
            之后李登辉考取了奖学金,他去美国爱荷华州立州立大学研读农业经济的硕士学位。
            回到台湾之后,李登辉进入了农复会JCRR。工作之余,李登辉还兼职在台湾大学和其他的研究院里讲学。
            1960年,情治部门约谈了李登辉,调查历史旧案。在没有任何审判的情况下,李登辉失去了人身自由。
            李登辉在农复会的上司沈宗瀚开始奔走托人求情。
            沈宗瀚先生,是一个农艺学者和农业行政管理专家。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农艺学博士之后,他回到中国。他一直从事和农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在蒋梦麟先生去世之后,沈宗瀚成为农复会的主任委员。
            沈宗瀚的儿子沈君山,名气比他大,嘿嘿。沈君山在1970年代被有些台湾人称作国民党四公子。所谓四公子,他们的父辈都是国民党,有着高级的职位。他们本人都是在中国大陆出生,而且都拥有美国的博士学位,连战也是当年的“四公子”之一。
            沈君山主要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和管理国立清华大学,很少介入政治。沈公子同时热衷于桥牌和围棋,沈君山算得上是业余选手中,桥牌和围棋高手。
            美丽岛审判的时候,国民党内有强硬人士坚决主张要枪毙美丽岛的八个政治犯。
            沈君山找到蒋经国,劝说蒋经国不要杀这些人。沈君山说,如果杀了他们,他们就成为了烈士;第二,杀了他们,国际形象会大受打击;第三,我们终究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如果杀了人,血流进了土地,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沈家父子,都没有什么政治上的作为和追求,但是他们所秉承的,就是珍惜生命,珍惜人才的普通人的理念。
            沈宗瀚的努力下,李登辉在失去人身自由四个多月之后,终于被情治部门释放。
            1961年,李登辉受洗归入耶稣基督。从政之后的李登辉常常在各地教会讲道,他的讲道信息,基本和政治完全没有关系。他的讲道主题往往是两个内容:服务和谦卑。
            1964年,李登辉获得康奈尔大学的奖学金,他决定去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学博士。
            李登辉的博士论文为他在美国赢得了声誉,论文被美国农业经济学会评选为年度最佳,并且出版。李登辉开始得到了工作要约,他想留在美国继续生活了。
            沈宗瀚飞去了美国,劝说李登辉返回台湾,为台湾的乡亲们继续服务。李登辉担心台湾的白色恐怖,沈宗瀚说,保证不会再出状况啦。
            1968年,李登辉回到了台湾,他继续服务于农复会,同时在台湾大学教书。
            1969年的一天,凌晨六点多的时候,白头盔的宪兵来到了李登辉的家里,警备司令部约谈李登辉。
            李登辉夫妻俩所受的惊吓可想而知,李登辉匆忙交代了要紧的事情,走前担心自己回不来,签好了几张支票交给太太。他的妻子回忆说,那是她生命中最长的一天,她担心宪兵是要抓李登辉去火烧岛监狱。
            这一次审问持续了十多个小时,主要是关于李登辉年青时候和共产党的关系,还有李登辉在美国留学期间和台独人士的关系。
            这之后,这个调查又持续了一个多礼拜才结束。
            1970年,联合国开发总署的机构邀请李登辉去泰国讲学,受到邀请之后李登辉出国申请的时候,被否决了,说是李登辉还处于观察阶段,不能出境。
            沈宗瀚开始向蒋经国推荐李登辉这个农业问题专家。
            1971年8月,蒋经国和李登辉有了第一次会面。在这次会面中,李登辉向蒋经国讲述了关于台湾农村复兴改革的计划和建议,蒋经国大为赏识,邀请李登辉加入国民党,当时李登辉婉言谢绝了。
            1971年10月,在经济学者王作荣的劝说下,李登辉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72年,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李登辉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李登辉开始进入政界。
            1978年,李登辉被国民党任命为台北市长。
            1981年,李登辉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
            作为一名技术性官僚,李登辉进入政府之后表现很不错,蒋经国越来越器重他。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10-24 18:48
    TOP Posted: 01-28 18:20 #474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2 s.11, 11-16 07:46